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材料一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幸福电视节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材料二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朗读者》成为“一股清流”的原因。
(2)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2 . 2023年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百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
①换一种方式学习诗词,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用科技手段重塑传统表达,打造文化传承新思路
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④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全部继承即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大莲花”、“化蝶”和“水缦”等一座座既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又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亚运会场馆,展现了中国杭州的独特魅力。随着亚运会的结束,一批场馆在赛后也将被高效利用,成为群众日常锻炼的重要场所。传承利用好亚运会场馆应(       

①坚持人民共享,将惠民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过程
②创新利用路径,实现亚运场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③弘扬亚运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发挥载体作用,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梅花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诵读这些咏梅的佳句,人们能获得温暖与激励,提升气度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后率新一届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引用王冕《墨梅》(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作结,引发了国人的强烈共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梅花文化”的精华,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②传递了卓立的人格和自强不息的品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坚定了不忘初心的信念,能提升人们改造腐朽文化的能力
④激发了国人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4-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