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多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与43个国家建立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关系,为受援国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合作;展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中国坚持开展援外医疗(     
①表明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
②旨在发挥传统医药的独特作用,提升我国的医疗能力和水平
③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实际行动讲好了中国故事
④加强了国家间公共卫生合作,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材料一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幸福电视节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材料二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朗读者》成为“一股清流”的原因。
(2)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3 . 中国古籍,即产生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书籍,包括历朝写本、刻本、稿本、拓本等,作为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古籍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十四五”期间,国家将以实现古籍更好保护和有效利用为目标,继续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进国家古籍保护工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此举意义在于(     
①领略古籍之美,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其导向作用
③延续和传承中华文脉,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④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7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中华传统法治文明强调“为政以德”,反对“不教而诛”,在法典创制中“引礼入法”,在司法实践中实行“尚德缓刑”,注重以道德加强内心引导、以法律进行行为约束。今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仍强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既重视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也注重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这体现了(     
①传统法治思想仍然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法治观念
②法治文明发展的实质是对传统法治思想的继承
③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新时代法治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只有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材料二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以青蒿为代表的中草药,以针灸、拔罐等为代表的施治之术,越来越为世界所接受。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但中医药也存在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甚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说明这一基本原则的合理性。
(2)有人说,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必须抵制西医药的影响。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3)广州某高中抓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学习契机,拟举办以“中医药”“逆行”“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的演讲比赛,请任选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列出演讲要点。
2020-05-05更新 | 73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4-15高一上·湖北宜昌·期末
6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3年,中国文化逐渐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主宾国(注:在展会上由主办方确定以某一国家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这个国家即是主宾国。主宾国可以看成是第二个“东道主”。成为主宾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对国家形象的有效宣传。)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容•淡定•渐成熟】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1)请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从容、淡定、渐成熟”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二:【自醒•自信•在路上】
毋庸讳言,尽管中国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重要且影响深远,但当今部分国人传统文化修养不足,对文化传承仍现隔膜,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令人欣慰的是,国人对此问题已日渐重视,并开始重新审视。
(2)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材料三:【面对•应对•再出发】
中华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和感召力,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需走对路、走稳路。
(3)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2016-12-12更新 | 5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四校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卷
13-14高二上·甘肃兰州·期中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8 . 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建设推进,中国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性影响。举办2018中国古建筑文化国际论坛,就是希望呼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以古建筑文化作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对古建筑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③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文化创新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