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有哪些文化节目迅猛“出圈”(意即火了、路人皆知了),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应该是榜上有名的。

《典籍里的中国》舞台上,秦朝博士伏生对于妻子的怀念和对战火逃生的追忆,不仅是简单的史实描述,还可以感受到试图联通古今情感与价值观表达的努力。《唐宫夜宴》节目的细节处处讲究,有趣之余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蹈演员们的穿着与妆容完美复现了盛唐别样的审美风姿,使观众真切感受到唐代服饰文化之美;唐三彩、鹤莲方壶、簪花仕女图、五牛图等文物元素在舞台的集中呈现,为节目增添历史的厚重感。《唐宫夜宴》的惊艳和“伏生护书”的动情,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多场景变换和舜美设计等舞台创新,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黑科技”,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让“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有了物质基础,也让时空的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

从这两个节目的热播中还可以看到,大屏和小屏都是一种传播手段,可以实现融合与互动,让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短视频成为“出圈”的胜负手,传统电视节目中需要针对短视频专门设计动情点和传播点;而长视频则具有完整的知识信息和多元的表达空间,适合集体观看。事实说明,新的传播技术和新的传播平台可以平衡不同传媒之间的既有优劣势。只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锐意创新,传统媒体就仍有机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新舞台上大放异彩。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这些节目何以“出圈”。
(2)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角度,说明大屏和小屏融合互动所蕴含的哲理依据。
(3)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效果,需要喜闻乐见的形式。请你围绕此主题拟定三个具体形式。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开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新阶段,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顺应时代发展、更具时代魅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①过程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②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
③过程就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和汲取马克思主义成果
④结果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造为马克思主义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近两年“国潮”文化兴起,年轻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国潮”的核心底蕴是国,表现形式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产生的新事物、新的展现方式。“国潮”文化的流行(     
①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自信之上
②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融合才能体现其价值
③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④映射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应该回归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4-09更新 | 2682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B.打破传统,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求同存异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22-01-10更新 | 159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讲“百善孝为先”,这是基于血缘、源自内心的重要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最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但是,在封建社会,孝道中的“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丁忧三年”等,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继承要有所淘汰、有所固守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6更新 | 972次组卷 | 89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5更新 | 938次组卷 | 99卷引用:内蒙古包钢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文综政治试题(理)
8 . 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做到(   
①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②认可我国各种文化现象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排除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9 . 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A.筑牢理想信念,弘扬爱国精神B.革除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C.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D.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10 . 下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021-04-16更新 | 204次组卷 | 64卷引用:内蒙古化德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