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我国早在周秦汉晋时代,已经实行分餐制。现今继续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符合疾病防控的需要,也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餐桌风尚。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强大凝聚力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彰显其时代价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最具感染力的美学形式之一。2022年8月,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正式与观众见面。该节目以诗画贯穿全局,从诗画经典的内涵中提炼选粹,创作了一批歌曲、舞蹈、音乐、吟唱、武术等作品,体现了诗情,更演绎了画意,让观众认识到中国诗画深厚隽永的文化精神,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节目(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④呈现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昆曲又称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昆曲在历史中以其较高艺术和审美价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涌现了包括汤显祖的《壮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内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剧。同时,昆曲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对民间百姓生活影响深远,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几近消亡;到了现代,昆曲又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逐渐与时代脱节。现在,我国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针对昆曲脱离时代的问题,要求昆曲创作者主动出击,“放下架子”走入市场,走进群众:支持昆曲创新发展,创作更多的原创剧目,以更为新颖的面出现在舞台上。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市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阐明为什么要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说明昆曲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
4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播出,节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五个环节,以创新手法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节目内容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四个方面。该节目(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②表明了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③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④展现了继承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勺,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浪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非遗文化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浪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通过印刷《非遗法》、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制品及特色食品,如刺绣、药枕、布鞋等“非遗”手工作品86件,参加甘肃首届“丝路记忆”敦煌展,凸显非遗独特魅力。开展了民间文艺汇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古浪老调》以老曲新唱的方式呈现,利用非遗文化编制的抗疫小视频,都令人耳目一新。并积极利用电商、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逐步将非遗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推进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振兴发展。这些活动在传承与保护中让古浪县非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古浪县是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
7 . 山西省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都城。2022年7月,原创歌舞剧《北魏长歌》唱响大同黄花活动丰收月。该剧在内容上意象化地再现北魏民族融合、改革创新的重要历史,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向心力。在形式上,《北魏长歌》吸纳山西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同时借鉴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进行大胆创新,是一部展现大同厚重历史、突出中华文化包容融合、深受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这表明(     
①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 . 某地特别注重留住城市文脉,对明、清历史建筑和古村落“修旧如旧”。一边是高楼大厦林立,一边是古厝宗祠成片;一边是时尚品牌荟萃,一边是“出砖人石”的百年老墙…唱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二重唱”,以“文”兴业,推动了城市发展。该地的上述做法(     
①丰富和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诠释了当地开放与包容的城市性格
③通过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留住了乡愁
④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建造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门医院集中收治新冠患者。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火神能驱瘟神,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火神山”“雷神山”之名由此而来。下来关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命名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火神和雷神是封建思想残余,属于落后文化,应拒绝传承并加以取缔和剔除
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鼓舞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
③“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包含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形成中华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的优越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05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 . 2022年3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一系列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健全老字号传承体系、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培育老字号发展动能等方面具体措施。保护传承老字号、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     
①需要在坚持品牌精髓的同时,根据人们生活变化作出根本性改变
②是基于老字号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③是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文化的继承,更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需要
④旨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使品牌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