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3 道试题
1 . 1961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团队深入江洒采风,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的民歌整理马成歌词,以赣离采茶戏等民间曲词为基础,创作了歌曲(十送红军》。半个多世纪来,《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生动诠样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送红军》的创作告诉我们(     
①革命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文艺创作应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④社会实践为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了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2更新 | 2644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政治试题
2 .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因为(     
①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②建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国家竞争的根本
③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创造主体
④传承建党精神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更新改造,助推老工业城市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转变,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推动“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       
①利于丰富文化多样性和群众文化生活②旨在对工业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是为了创新我国工业文化的基本内涵④有利于我国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17更新 | 37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卷政治试题(二)
4 . 2021年9月10日,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正式发布。其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火炬造型的出火口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薪火”的设计(     

①根源于良渚文化和设计者的智慧与灵感
②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
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④打上中华文化的独特印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2021年6月12日晚,河南卫视为端午节打造的晚会端午奇妙游正式播出,其中的水下中国风舞蹈《祈》 以新颖的表演形式,绝美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惊艳了全网。从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③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需要观众具备必要的审美素养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优秀文艺作品迅速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创建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在线发布古籍资源3.2万余部,让中国国家图书馆超过60%的古籍善本资源实现在线阅读。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促进古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②超越时空局限,使读者平等地获取古籍资源
③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中华民族在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④大力推进古籍资源的传播、保护、继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下列用典对应正确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②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言不苟造,论不虚生——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9-23更新 | 917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9-06更新 | 852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政治试题
9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6更新 | 973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政治试卷
10 . 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       
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
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
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
2021-09-06更新 | 5630次组卷 | 38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00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