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在央视举办的《魅力中国城》评选活动中,来自贵州的黔东南脱颖而出。它以苗舞、芦笙舞、铜鼓舞为代表的民族舞蹈,以生命树为象征的神秘芭莎,以蜡染、苗绣、侗布为典型的手工制作,以“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打动了大家,评委们在享受苗侗魅力的同时也希望黔东南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守住这块财富,使其永葆生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守住这块财富,使其永葆生机,应该
①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其在文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②推陈出新,实现苗侗文化与时俱进,使苗侗文化融入时代元素
③继承传统,立足苗侗人民的生产生活,提炼原汁原味的苗侗基因
④坚守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近年来《三峡好人》《大圣归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在各国上映获得好评。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发展必须排除外来文化影响
④文化继承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 某市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4 . 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
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
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
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现实是结果,历史就是条件。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为了确立前行的方向、标定进步的坐标,更好地走向未来。该观点
①启示我们要重视从史书典籍中汲取营养
②强调不能割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强调要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说明正确历史观决定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③
6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2017-08-07更新 | 2336次组卷 | 84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7 . 2016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08-07更新 | 3095次组卷 | 60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8 . 201611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平等 文化交融   文化相同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植入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2017-08-07更新 | 1323次组卷 | 83卷引用:陕西省渭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要全面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③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随着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居民、古街道以及古村落中那些古老的宗祠、村街、戏台、水井等有形遗产的消失,一些古村名、古镇名、古街名也淡淡出人们的记忆,其所附带的历史文化信息逐渐消失。对此,冯骥才说,如果一个民族农村的文化没有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就基本上没有了。这警示我们,必须
①充分地挖掘古建筑的经济价值
②以名录的方式使古建筑免遭破坏
③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④处理好建筑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