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天,7个国家一级博物馆通过其“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抖音风格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原本在展台上“肃穆而立”的兵马俑、唐三彩、陶俑、青铜器等各大博物馆的文物,居然伴随着抖音的一些热门配乐,“表演真正的技术”“打call”“一起摇摆”。

这已经不是文物们第一次“登台表演”。2017年底,《国家宝藏》和《国宝有话说》就已经火爆荧屏和网络,这两个综艺节目,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首创“纪录式综艺语态”,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深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流行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用年轻的思维和古老的故事相碰撞,用流行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成功让“文物活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文物活起来”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2)在国际博物馆日,为倡导公众保护文物,某博物馆征集宣传标语,请你拟定一条。
2019-03-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省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近年来,许多传统节日都在逐渐变味。如七夕节、中秋节等都被裹上一层浓厚的商业外衣,成为“购物节、“吃节”、“耍节”,重新寻找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需要
①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正确处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顺应时代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
④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近日,在德阳某小学运动会上,随着京剧《卖水》而起,结合周杰伦的《龙拳》,一群小学生所跳的戏曲课间操首次亮相,惊艳了全校师生。这套课间操动作上汲取了戏曲基本的手、眼、身、步,并融合流行音乐和健美操元素,让孩子们在传统戏曲中做起了课间操。这套戏曲课间操的出现说明
①文化的继承要以开发创新作为目的和归宿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2019-01-30更新 | 3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高中政治必修3考练题政治试卷
7 . 南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在曲坛享有盛誉。在南曲艺术濒临消亡的今天,南曲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南曲得到传承与发展。这说明
①只有融合民俗活动的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南曲艺术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独具特色的南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南曲艺术富有活力就在于其扎根于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热播剧《延禧攻略》在参考大量史料、探访众多传统艺人的基础上,展现了昆曲、刺绣、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剧还创新了古装剧的新审美,高级灰、莫兰迪色成为这个夏天的亮色。该剧的成功在于
①坚持继承传统,展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文化新内涵
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发展方向       
④立足社会实践,融汇各民族文化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全新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2017年12月15日第六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用文物沟通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陈建中、在南非为传播中华文化奔走的女英豪陈玉玲、首位获得“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的华人左贞观、用中国音乐与世界对话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等10人获个人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融进去”的国家品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获集体奖。在比利时传播中华文化、创刊“今日中国”杂志的姐妹丽娜与安娜和领导建立全球第一个孔子学院的美国人丹·牟德获特别贡献奖。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

材料二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A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开发独具创意的旅游产品,并通过媒体、网络进行传播,提高本村知名度,从而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开展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创新的知识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