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2023年2月8日,《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在国家图书馆正式上线发布,读者足不出户,上网就能品读古籍巨著。“两库”综合应用了现有数字人文的多项技术,将珍贵古籍名录书目数据重构为知识库,以数字手段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国家推进古籍数字化,意在(     
①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赓续中华文脉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④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28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2 . 岳麓书院位于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北宋创始,一直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如今,岳麓书院延续千年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已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可见(     
①岳麓书院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岳麓书院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③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要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 . 在兔年春晚的舞台上,典籍中的上古神兽从VR画师笔下一跃而出,非遗南音与流行音乐创造性结合……中华文明的一个个文化符号汇聚在方寸舞台之上,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当代中国人自信昂扬的精气神。这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激发民族自信心
③进行文化创新需要融通不同资源
④发展本民族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盛世修典兴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将永久保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版本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等。修典兴藏(     
①厚植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
②建立了新旧事物间的联系,丰富文化内容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维护文化安全
④经过既肯定又保留的过程,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中的《唐宫夜宴》火爆出圈。该节目以《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古代名画的画意为背景,以妇好鹗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进行穿插,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由此可见(     
①节目创作要充分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
②运用现代科技能够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
③传统文化内涵因时而变更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11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6 .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

北京崇雍大街位于天坛、地坛之间,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串联起国子监、雍和宫等文物保护单位,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最能代表北京老城文化特色的一条街道。

2018年以前,许多商户私自改造的门脸,密布的变电箱、电线杆,拥挤的人行道、车道,与古城文化不和谐,让这条大街变了味儿。

从2018年到2021年,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修复了这条4.7公里的长街。在改造之初,制定公众参与计划,鼓励商户和百姓积极参与,征求和采纳合理的建议。在修缮过程中,坚持“绣花”功夫,摒弃过去“刷墙”、“画缝”、“贴瓷砖”等方式,传承传统的营造工艺,通过“真砖实砌”的方法来展现真实的传统风貌,许多老建筑、老牌匾、老物件得到了保留。

改造后的崇雍大街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充分保护了历史风貌,让人们重新找回了“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老北京味道。崇雍大街的“变身”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改造,而是再一次寻找历史的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崇雍大街的“变身”是如何让人们更好感受到老北京文化味道的。
2023-03-29更新 | 4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越绝书》承载了先秦时期吴越地区社会历史的变迁,其间无数英雄人物、历史传奇,经过《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演绎,引发关注狂飙,焕发全新的时代魅力。这表明了文化发展需要(     
A.不忘本来、吸收外来B.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C.取其精华、去其槽粕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8 .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稻鱼、梯田、草原游牧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福建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7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9项位居各国之首。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式”“博物馆式”保护不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核是“活态保护”,也就是在农业文化遗产产生与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在农民生产与生活状态中进行整体性、适应性及动态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发展农遗产业是健骨塑形,留住农遗文化则是存根铸魂。党的二十大吹响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乡村振兴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加强,部门间缺乏协同性,缺少有针对性、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支持,品牌建设投入及相应宣传重视不够,未真正将农业与生态、文旅融合起来……我们将补齐短板,擦亮品牌,让中华田园智慧光耀全球。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请你以“农业文化遗产:守望智慧之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滚滚独龙江畔,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云南省黄山县独龙族手工艺协会会长曾剑君,因诸多媒体报道、转发了他恢复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的事迹,一下子成了“名人”。在当地民族宗教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支持下,曾剑君带着20多位独龙族群众,以天然植物为染料,成功恢复了红、黄、绿等6种颜色的纯天然染布法,“独龙族传统染织技艺保护项目取得进展,这意味着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

在近年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曾剑君被派往大理等地学习非遗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经验。他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蓝扎染启发,想尝试恢复老军人讲过的独龙族植物染。曾剑君踏遍全乡6个行政村,寻访了八九位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传统独龙染的彩线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他向县里申请非遗资全支持,将材料进行煮制、踪晒,并反复试验,成功找到了染制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茶色织物的染料。如今,用这些植物染料不仅可以作出传统独龙毽,还可以染衣料、手帕、丝巾等。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分析曾剑君是如何让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历程。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预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3-10更新 | 4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预测卷(八)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鳌人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凭借博鳌亚洲论坛的机遇,当地的传统民俗、人文风情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世界瞩目。中国故事、海南故事、琼海故事、博鳌故事也借美丽乡村传播到全世界。

在博鳌镇上,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留客村蔡家宅坐落其中,以中国传统为主调,融入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当地通过对留客村的统一包装策划,重建古渡口、重修古驿道,建设民宿等项目打造共享农庄,挖掘出蔡家宅及留客村的历史,也让其背后的动人故事为人所知;每年的元宵节,博鳌镇上家家户户大门口的八仙桌上,一只只大肥鸡被主人精心装饰,彰显着主人的勤劳,也寄托着村民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当地特色元宵民俗活动——赛肥鸡。武术表演、舞狮、公仔套、打八音……除了赛肥鸡,元宵节当天,博鳌镇上还会举办丰富的民俗活动,引得市民游客前来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以“传承乡土文化,助力古镇焕新”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3-06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政治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