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2021年,紫禁城已经度过了自己的600年诞辰。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故宫博物院期望通过加强5G技术和云计算等数字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故宫古建筑和院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建设数字故宫资源库,把更多文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适应时代所需。这表明(     
①文物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科技进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 . 2022年11月,北京市推出“漫步北京”文旅骑行主题线路,包括觉醒年代青春骑行、梨园文化国粹之旅、京剧之旅等为主题的21条线路,以“骑行+沉浸体验”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业态”为纽带,实现了文化体验、文旅消费多维度融合。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自发的精神力量
③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总是以一定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墨色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征之一,有“五笔七墨”之说。中国传统山水画偏重墨色,色彩只是随类赋彩的应用。近代画家把西画之中的块面、调子、体积、明暗与中国传统的笔毫元素相融合,丰富笔墨,达到真实的艺术感受。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创作形式的发展赋予中国画新的时代内涵
②交融中互鉴是中国画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促进中国画面向未来
④创新是中国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1更新 | 826次组卷 | 23卷引用:政治(湖北B卷)
4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通过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萃取时代精华,有效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中国精神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文化根基和精神底蕴。这启示我们(     
①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④文化自信对他国文化生命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节期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歌颂了中国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这表明(     
①记录社会巨变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时代
④引领时代前进是文化创作的正确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政治试题
6 . 今年的春晚通过艺术性表达把艺术和科技融为一体,给全球华人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今年的春晚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把艺术融入生活。来自全国各个民族和各行各业的人们欢聚一堂,共同演绎!今年的春晚舞蹈类节目百花齐放。既有古典舞又有现代舞,老少皆宜,众口均调!这启示艺术工作者(     
①着眼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表达方式,满足各种需求
②融入科技成就,创新内容形式,促进文化繁荣
③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遵循文化创作规律,走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6-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诊断性检测政治试题(二)
7 .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采用湖北荆州天河花鼓和民间流传的小调为素材,借鉴了西方歌剧的优点,展现了革命前辈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成为优秀的中国民族歌剧瑰宝。材料表明(     
①优秀的民族歌剧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能增强民族歌剧的感染力
④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近年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以及体育盛会,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用数字图像复活《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动画,让《清明上河图》大放异彩:用声、光、电、水幕等技术制作的“时空之旅”杂技剧,让传统杂技耳目—新;《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充分利用光影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中国风元素,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用现代手段为传统文化赋能,唤醒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提升文化产品内容创意的同时,也提高着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盛宴,也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秀”。“科技冬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一批批具有科技创新特色的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举办,让科学精神和科技成果渗透到冬奥会的每一个细节,使北京冬奥会成为被科技创新成果装备起来的奥运盛会.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零碳制冰、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送餐“一条龙”,通过270度沉浸式大屏,以“水墨绘中国”、“典籍阅中国”、“京剧韵中国”和“华服展中国”等多个主题,全景展示十余部经典视觉作品……北京冬奥会上这些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通过科技向人们展现出了更好的奥运视角、更真实的奥运精神,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外媒感叹,“北京科技冬奥就像是一部科幻电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推动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的作用。
2022-05-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政治试题
9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让全世界领略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智慧。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民族文化只有向世界传播才有意义和价值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丰富养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1年12月29日,“‘我爱你,中国’2022长江之春新年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精彩上演。《延安颂》《红旗颂》等多首经典歌曲由交响乐团伴奏,中外音乐文化的融合,向观众们展现了革命先烈的满腔热血与坚强意志,也诉说着对新征程上党带领人民夺取伟大胜利的美好祝愿。这说明( )
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革命文化能顺应社会变迁,滋养人的心灵
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④优秀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