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漫崛起之路。近几年,国产动漫热度不断增高,无论是唯美中国风的《大鱼海棠》、酷炫特技的《大圣归来》,还是2019年票房口碑创新高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预示着国产动漫的崛起。而这背后,国内动画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与好莱坞动画一样较好的影院视觉体验。国漫作品,一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经典故事形象诠释主题思想,将经典故事放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改写,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渗透了人文色彩,注重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生动刻画,更重要的以当代中国人的视角提出主流价值观。国漫发展,让观众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体验,也助推了国产动漫的强势回归。

国漫发展虽呈现出一派良好势头,但与享誉全球的“漫威英雄”“迪士尼公主”相比还不够强势。但不可否认,“国漫崛起”的大旗一直在我国接力传递,国漫后续的发展需要匠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和坚守。


(1)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国产动漫的崛起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2)有人提出:“国漫真的崛起了吗?”请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对此疑虑加以评析。
(3)创新是动漫产业的生命。请你为推动我国动漫实现创新性发展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3 .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句形象地说明了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检验标准
2019-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四校联考政治试题(大邱庄中学等四校)
4 . 2018年9月23日,我们迎来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凝重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期许和重托。设立这个节日旨在
A.回归传统农耕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
B.树立鲜明的文化符号,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助力农村振兴
C.促进文化创新,推动农民成为文化创造主体
D.以节为媒,扩大农耕文化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1440次组卷 | 6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政治试题

6 .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2018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该节目“和诗以歌”,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了小诗《苔》,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直击人心,感染了无数人。《苔》诗的选取,“活出自我”立意的挖掘,经典传唱人的寻找,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视听元素的运用,体现着节目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成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启示。
7 . “河南坠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当今社会,坠子文化也面临着前景暗淡、后继无人的困境。近年来,“河南坠子”表演团队增强市场观念和观众意识,把坠子唱腔和炽烈火爆的现代音乐剧和歌剧元素有机结合,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坠子文化,让河南坠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