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近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了收视热潮。该剧讲述了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再现了热血青年激情燃烧的澎湃岁月,个体性格饱满、群像立体丰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所进行过的种种探索,生动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世界之问。该剧热播(     
①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说明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导权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经典咏流传》节目,获得无数观众点赞,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这档节目将中国的诗词经典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加上专业朗诵、文学评析、鉴赏互动等环节,让观众感受“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重新发现经典诗词在当下的价值和力量,从诗词中汲取滋养。这反映了(       
①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②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我们必须继承传统文化
③节目的创作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资源,增添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满足青少年对民族认同感和生活仪式感的需求,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这表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     
①从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②坚持不同文化的兼收并蓄
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7月16日,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发来贺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我国文艺工作者(  )
①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创作思路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
④深入群众生活,推出有时代感的文艺作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27日,甘肃省出台了《甘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把文化振兴的重点放在培育文明风尚上。乡村要实现振兴、农村实现改变,关键仍是精神面貌的改善。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们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富有正能量的典范,广泛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美丽庭院建设、“争做文明有礼甘肃人”等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充实农民心灵和头脑。强化乡土文化保护传承,注重开发具有甘肃特色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资源,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活态的乡村文化。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和睦、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等文明道德礼仪,形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用文明之风滋润美丽乡村。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推动乡村文化。
8 . 电影《我不是药神》自上映以来,收获了如潮的好评。这部电影触及当代社会现实,引发社会对抗癌药价格高昂的关注,推动了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又很好地融入了娱乐性,做到了雅俗共赏。从《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可以发现
①文艺作品要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②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文学创作要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
④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 . 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1440次组卷 | 6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11-12高二下·安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作,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哥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17-11-28更新 | 139次组卷 | 13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北省滦南县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