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61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团队深入江洒采风,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的民歌整理马成歌词,以赣离采茶戏等民间曲词为基础,创作了歌曲(十送红军》。半个多世纪来,《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生动诠样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送红军》的创作告诉我们(     
①革命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文艺创作应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④社会实践为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了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2更新 | 2641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省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主动适应当今中国文化建设新常态的要求,探索旧城改造的新模式。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间)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的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
3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7更新 | 744次组卷 | 56卷引用:海南省定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4 .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2021-07-07更新 | 107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27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0·秋季)(有“中国电剧风向标”的称号)的胜利召开给影视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其所呈现出的趋势更是为影视行业指明了方向:做精品影视,不负时代使命。不负时代使命的精品影视(       
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其内容和形式根源于艺术家的想象
③要立足人民的需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④需要融通不同资源以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叶氏后人延续先生家学文脉,在文学创作中保持质朴文风。这启迪人们(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根本途径,文学创作要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文学创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③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敬业
④文艺工作者要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1-04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四大名绣之一“苏绣”始于春秋时期,其绣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①苏绣文化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②苏绣文化博大精深,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020-04-15更新 | 569次组卷 | 34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试题
9 . 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才能有乾坤。文艺创作要面向人民、深入生活、真正长期扎根在人民中间,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艺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③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近6亿元,其用写实与科技的拍摄方式把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很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体现了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产生了共鸣,倍受震撼。这表明
①电影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票房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喜好与选择才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
④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