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5 道试题
1 .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吉祥物分别以熊猫和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结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     
①体现了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②融汇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特质
③遵循了文化市场规律丰富文化产品④坚持了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2018年1月,电影《无问西东》上映以来深受好评,影片反映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既有青春、爱情,又有爱国、责任和担当,是一部堪称商业化成功的正能量电影,深深地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影片演绎的家国情怀。这部电影之所以深受好评是因为(     
①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观众的精神力量
②注重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进行创作
③文化创新需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2-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清远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这种自信的获得取决于人民主体性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重视与运用等;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可见,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
2021-02-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普通班)
4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习近平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是影响文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是文艺创作的客观标准
③深刻反映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④深入实践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组织建设,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和思想文化聚合平台,它由PC端、手机APP端两大终端组成。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可以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随时进行学习。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②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③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④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5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2018年10月8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播出第一集后就在舆论场中引发多方好评。究其原因,该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从第一集所展现的内容结构看,既有“原声微视频”,又有“思想解读”;既有“经典释义”,又有“现场访谈”;既有“互动问答”,也有“经典诵读”。六个环节丝丝入扣,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理论把握有底气,思想传播接地气,取得了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取得了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节目取得成功的启示。
2021-01-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文艺创新立场的本源回归。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推动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艺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享誉全国的文化大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阐发力度,“守旧”+ 创新,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孔府档案”到全球汉籍合璧,山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古籍保护和整理项目,助力建构中国古典文献的完整系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好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不断挖掘重大题材,打磨舞台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新版话剧《孔子》用全新的舞台表达手段,呈现出孔子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伟大思想。

◎20家博物馆组成联盟,通过IP授权、智能平台定制,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一件件融入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文曲喵身上穿着明代衍圣公穿的赤罗朝服,戴着五良冠,这里面有一个孔子弹古琴助猫捕鼠典故”,文化资源正以各种丰富形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尼山书院、儒学讲堂、文化体验演出活动遍地开花,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家家户户积极参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利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国际峰会品牌,加强海外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扩大齐鲁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1)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山东“‘守旧’+创新”的文化发展模式,是如何以“不忘本来”促进“开辟未来”的。
(2)济南公交将经典传统文化名句制作成宣传板悬挂在车厢内,把10米车厢打造成传文明、提素质、促和谐的流动道德课堂。请你为济南公交推荐两条经典国学名句。
要求:名句内容对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启示作用,或是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01-2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政治试题
9 . 有一次,王安石看见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于是他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上飞来飞去。这下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21-01-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春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考政治试题
10 . 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8》晚会成功上演。晚会以“唱响新时代·民歌咏芳华”为主题,通过唯美画面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晚会的三大篇章中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的全新演绎,也有中外文化的水乳交融,还有古典和现代音乐的激情碰撞。该晚会的成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需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创新基础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