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5 道试题
1 . 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游部迅速调集整合数字文化资源,推出“在线图书馆”“在线博物馆”“在线剧院”等专题。这说明文化和旅游部(  )
A.促进文化内容创新
B.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C.文化交流有助于文化创新
D.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2021-06-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2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四次模拟冲刺文综政治试题
3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独成一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6-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山东秧歌是劳动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民俗艺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流行于济阳一带的“鼓子秧歌”队形排列讲究,千变万化;“海阳秧歌”在舞蹈中加入了武术的套路,整个舞队由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队成;“胶州秧歌”既是舞蹈又是戏剧,演员跑满场。这说明(       
①山东秧歌艺术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传统秧歌来源于其他各种艺术形成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
④劳动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18年瓷博会首次与猎豹公司合作,引人智能机器人讲解服务,介绍陶瓷艺术的同时讲述生动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陶瓷专业展会服务中尚属首例,成为本届瓷博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无数客商和艺术爱好者的兴趣。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需要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能够推动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④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1-05-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政治试题(二)
6 . 鉴于疫情防控形势,2020年清明前夕,多地民政部门、殡葬服务机构开通了网络祭扫平台,逝者家属可以登录平台为逝者建立网上的纪念空间,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来寄托哀思。网络祭扫平台的开通旨在(   
①创新祭扫方式,传承祭扫文化     ②保障生命安全,维护人民权益
③尊重祭扫习俗,满足祭扫需求     ④拓展文化内涵,体现时代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 .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另类”哪吒收获共鸣,打破成见的“不认命”催人奋进。影片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对立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4-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新源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秘密所在。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化都因为丧失了创新能力而丧失了生命力,最终不得不面临消失的结局。如:玛雅文明、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但都消失了。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在其著作《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如何延续中华传通文化的命脉,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生命、新活力的严肃问题。


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创新中国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文化抗疫成为举国上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道特色风景,彰显了文化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疫情期间,由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影协创作的抗疫主题MV《坚信爱会赢》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北京龙在天皮影剧院创作的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传统形象与白衣战士抗击疫情、消灭病毒巧妙结合,受到观众喜爱。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艺志愿服务队唱出了“最炫民族风”,联系澳洲等留学生加入,对土家文化山歌、南曲、渔鼓、花姑子戏等“旧瓶装新酒”,创作出各类宣传宣讲视频。广大文艺爱好者创作话剧、戏歌、诗歌、小戏小品、戏曲微电影等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凡人英雄的事迹,起到了强信心、鼓士气、暖人心的作用。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抗疫“以文化人”,凝聚起中华儿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文化抗疫是如何凝聚起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2021-04-17更新 | 209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20年9月,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28亿元,票座和口峰获得胜丰收,《八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八佰》取自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段,讲述了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个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里的每一个小人物都很真实,导演管虎说过,这个戏最好看的是人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意义重大,正是这样一群人的浴血奋战才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八佰》的故事可能不算完美,但在技术上几乎无可挑剔。《八佰》是亚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而在世界范围内,此前也只有《复仇者联盟》第三、第四部使用过这样的拍摄方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八佰》电影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