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上。可见,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
(1)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青年学生做起。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两条意见。
2024-02-2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四)
2 . 某导演多次深入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曾经工作过的田间地头,感受黄文秀的世界,听乡亲们含泪讲述黄文秀的故事,反复研读她留下的《驻村日记》,最终以她的事迹为素材,创作了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获得观众好评。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优秀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需要,弘扬中国价值
②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讴歌人民
③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作品才能得到观众认可
④文艺的质量和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封城”期间的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塑造了疫情肆虐之时,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该影片的成功得益于(     
①立足于时代精神进行创作,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以彰显个性人生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③创作者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画像、为民族铸魂
④彰显了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在人间烟火中表现出道义和责任,在悲欢离合中表达情感和热烈感。”近段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姓一家三个孩子的命运为主要内容,将爱情、友谊等情感元素融入其中,充满人性诚实与善良,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治愈与美丽,利用真正的力量吸引观众并激励人心。可见(     
①优秀文艺作品有服务社会、教育人民的作用
②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优秀作品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④文艺创作要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视频网站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该网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过1. 77亿人,其中18岁-30岁人群占比约七成。最受这些年轻人喜爱的是国风舞蹈,这类视频在近一年内播放量增长200%。国风舞蹈最早发轫于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这种个人辨识度高的视频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后,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比如,一些相关艺术教育机构加入其中,他们的视频以群舞为主,突出领舞,吸收了较多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与广大网友自发性的创作相比,其编舞水准有所提升。国风舞蹈《纸扇书生》对川剧“折扇”技法进行改造,雅致生活景象、刚健精神旨趣跃然屏幕,迅速受到年轻人追捧,观看量过亿。两年后,这支舞蹈登上电视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舞台,LED背景屏上,写意水墨点染古典意境,再次收获好评。《纸扇书生》走红,彰显国风舞蹈价值的同时也为专业舞者和院团带来启发——原本小众的古典舞也可以如此“火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国风舞蹈深受年轻人喜爱对我国传统舞蹈艺术发展的启示。
(2)国风舞蹈《纸扇书生》彰显了创作者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许多地方倡导树新风、讲文明、易积俗;不断涌现的村民文艺社团,为致富路上的农民送去清风净流;依托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农村剧场等阵地,村风带家风,家风带民风,民风带社风,社风促发展。乡土文明蕴藏中华文化根脉,“积善成家,见贤思齐”正是中华乡土文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文化密码,而承传这密码的重要角色是新时代的乡贤,乡贤之力,功在人心。乡贤不是单纯一片树叶,而是一颗种子,他们能够带来一种精神,一整套的生活习惯、处世礼节,他们的回归有利于修复传统。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技术专才等在当地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的人群,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1)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乡村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7 . 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

最是文化韵流长。无论东方审美的意境、均衡细致的和谐,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细致贴心的情韵,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探索传统文化,溢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的游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被做成了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呈现传统文化之形,更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深深地打动着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品味国风,还用自己的才华和特长,用技术赋能文化表达,让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推广国风。

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文化是国风的内功,只停留在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要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破壁成风。


有人认为“国风文艺扎根传统文化之中就能破壁成功”。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加以评析。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随着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更有很多人认为中医药已经不合时宜。目前,中医药虽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说明如何让中医药这一古老瑰宝焕发光彩。
2021-12-28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统编版)专题2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其命运的历史。习近平同志指出,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用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电视剧《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觉醒年代》贵在真诚,有血有肉地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让我们“对话”100年前的“新青年”。在这里,那些我们从课本中了解的历史人物,不再是“高大全”的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笑有泪,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此外该剧以精巧的故事架构全景展示中国近代惊心动魄的思想变革。通过对思想变革进行戏剧性架构,既保持政论性又突出观赏性,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 ;叙事策略上的多元创新、别致新颖,使得这部电视剧突破了题材的束缚,全无以往主旋律剧脸谱化的单一方式,人物性情呈现既精准又贴切。营造出极致东方美学效果;更值得关注的是,《觉醒年代》武装新思想、传播新文化、点赞新青年,将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演绎得饱满动人,引导人们去体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谈谈《觉醒年代》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3)学校团委开展“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系列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2021-09-25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上连党心,下接民意。为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人民日报社全体同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守党报人的初心和使命,锐意改进创新,推进媒体融合,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脚上有泥土,笔下有真情”,为了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他们牢记内容为王的媒体理念,深入基层一线,现场采访评论,抢滩主阵地;创新改版升级,丰富报道呈现,直播、VR全景、虚拟现实、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线下体验馆……这几年,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人民日报变得更加青春时尚,创意爆棚,精品迭出。现在的人民日报,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涵盖了报、网、端、微、屏等多种载体、综合覆盖受众达7.86亿人,真正地成为人民的日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人民日报的改革对我国探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与做强主流舆论的启示。
(2)假如你是一家媒体的负责人,请你为做强主流舆论,弘扬正能量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1-09-10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