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2023年,一批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2023中国诗词大会》、《古韵新声》、《锵锵行天下第三季》、《诗画中国》、《经典永流传正青春》等节目,在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凸显传统文化悠长底蕴,用文化精品让观众与先贤之间实现沟通与互联,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继承而丰富多彩
②文艺工作者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艺创新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④文艺创作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8更新 | 894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有5部中篇小说:《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粝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这些获奖作品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坚持文艺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
④追求作品形式创新,彰显独特的艺术气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一则线线阳光从竹子缝隙里洒落的视频刷屏,评论区的网友瞬间变成了“大诗人”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等相思;

湖中景,湖中景,黄粱一梦何时醒;

随风,随风舞,玉珠禁下诉思苦……

这样的场景仿佛让人穿越到千年前的曲水流觞,也让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诗意”在脉动。材料表明(       
①“诗意”里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②诗词歌赋的文化价值并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成果的享受者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精神提供栖息之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摸底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福建宁德·一模
5 .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和时间节点,全景式、大跨度展现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该剧自首演以来,场场票房飘红,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的火爆给文艺创作者带来的启示有(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要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重视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类型在内的400余件作品。展览作品主题涉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品以“小视角”描绘“大时代”,深深触动了观众。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
①作品创作要坚守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②作品创作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作品创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作品创作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时代风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希望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自觉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B.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反映人民的心声
C.文学家、艺术家是文化创造和社会实践的主体
D.文学家、艺术家创作的根本目的是讴歌新时代
2022-05-28更新 | 179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影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树立的价值标杆弘扬中国核心价值观,同时又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元素,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这表明进行文化创作(     
①应当摒弃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响     
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立足点
③应当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1961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团队深入江洒采风,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的民歌整理马成歌词,以赣离采茶戏等民间曲词为基础,创作了歌曲(十送红军》。半个多世纪来,《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生动诠样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送红军》的创作告诉我们(     
①革命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文艺创作应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④社会实践为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了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2更新 | 2639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7更新 | 743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