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当前,创新文化正朝着“向深里去,往高里提”的方向发展,国家倡导科技创新文化,同时以“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形成有利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会贯通的新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②文化创新的目的是让人民文化生活上新台阶
③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④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本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尚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③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作家,编剧周梅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创作合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就要把握时代的本质。总要有一部分作家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老百姓关注的那些问题,不能在矛盾面前闭上眼睛,不能装作看不见。因此,文艺工作者应(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人民呼声的优秀文艺作品
②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
③走进生活,贴近人民,积极回应时代和人民的呼声
④面向文化市场需求,用现实主义题材提高作品的质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文化艺术市场曾出现过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发展和创新民族优秀文化,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共同发力。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③文化创新要与时代相结合,必须消除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河北·模拟预测
5 .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舞蹈《龙门金刚》火爆出圈。该节目取材自中华传统文化,使用了包括AR、三维建模、染色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龙门金刚》的舞台与石窟实景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实现复原,让观众看到彩色状态下的石窟造像,成为中国文化类节目守正创新的典型案例。这启示我们要(       
A.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助推社会实践发展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优化文化产品供给
C.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强节目创新
D.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丰富百姓文化体验
2022-06-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预测卷(八)
6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与过去发生关系,更要与当下甚至未来发生密切的关联。这要求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创意产业、旅游等领域密切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且时尚地介入社会文化环境。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主体
②传统文化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③传统文化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
④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新高考政治测评卷(猜题卷二)
7 . 2022新春大剧《人世间》破圈热播,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同名小说。该剧通过创作团队的匠心制作,呈现出质朴可爱的人物形象、令人泪流满面的故事情节以及真实动人的百姓生活,书写了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引发观众心底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及深深思考。这是文学与影视的完美联姻。该剧的热播启示我们(     
①影视创作应提高精神内涵,增强作品的思想性
②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③应坚持文化创新,迎合文化市场的各类需求
④应把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02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政治试题(二)
2022·河北·模拟预测
8 . 2021年以来,河南卫视利用3D、VR、AR等现代科技为观众打造了别有一番韵味的“国风印象”,憨态可掬、圆润调皮的“唐宫小姐姐”,纸扇飞舞、衣袂飘飘的意气少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得到了网友纷纷点赞。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洛神水赋》,人们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技术与文化的碰撞。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意在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增强了文化生命力
③文艺创作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艺术形式创新能更好地展示艺术的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八)
9 .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要求文艺创作者(     
①深入社会实践,从群众的丰富生活中汲取灵感
②把握时代脉动,创新艺术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
③扎根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坚持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六)
10 . 2021年央视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幕后团队将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通过技术手段,采用意象式的创作手法,呈现出云山雾罩、人在画中、画外还有画的惊艳画面,更是演活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被盛赞还原宋风雅韵,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成为央视春晚最亮点的节目之一。由此可见,该舞蹈的成功得益于(     
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与弘扬
②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艺术感染力
③立足时代精神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运用现代技术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