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一系列文化节目彰显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从《梨园春》对待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展示,再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某省广播电视台在融合、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容价值,并利用AR、VR、MR技术,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通过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让视觉产生奇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焕发生机,成为年轻一代喜爱的“新国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新国潮”文化现象对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启示。
2021-10-14更新 | 52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信息卷(五)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1-09-28更新 | 233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3 . 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在汕头举行,会徽(见下图)创意设计取材于潮汕地区华侨华人远渡重洋时乘坐的远洋商船——红头船,展现了亚洲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潮汕地域特色,深受好评。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文化创造的有益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植根地域文化土壤就能创造出优秀文化作品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生活中享用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海纳百川,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一季、二季、三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使用时尚有趣的方式包装传统文化,不仅自己火了,还带着很多博物馆一起“火出了圈”,一些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网红”。这启示我们(     
①采用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活力
②立足当代青年审美需求解构优秀传统文化
③增强文化创新意识,为传统文化注入优秀基因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城市地标不应盲目追求网红效应》一文。该文认为,地标,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与时间的积淀。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形成不一定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也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其价值与意义,可以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该文指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好城市地标。
6 . 2021年2月12日,人民日报给电影《你好,李焕英》做宣传。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作品传递出的纯粹母爱,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这再一次证明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要(     
①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示范作用   ④以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为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09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协作体2021届高三模拟政治试题(5月份)
7 . 2021年“五一”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再度成为热门“打卡”地,三星堆文创产品销售火爆。除了刷屏朋友圈的“青铜面具”冰激凌,三星堆主题口罩同样受到年轻人欢迎。三星堆文创产品走红说明(     
①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创产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国家温度》是一部展现中国扶贫伟业的长篇报告文学,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的一份重要文学记录,具有独特价值。作者先后到陕西榆林、新疆乌鲁木齐和田、贵州铜仁、上海、黑龙江佳木斯和哈尔滨,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和扶贫攻坚带来的巨变,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这表明(     
①记录社会巨变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时代          ④引领时代前进是文化创作的正确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诞生于内蒙古地区,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的乌兰牧骑,在新时期开辟了网络新舞台,创造了“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为牧民创作了更多的文艺作品,信守了“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的诺言。这表明(       )
①推动基层文化的创新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②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促进文化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能够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④融入人民群众生活是文艺创作赢得群众喜爱的成功之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4亿中国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一大批抗疫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也随之诞生。纪录片《英雄之城》、电视剧《在一起》、话剧《战“疫”2020》、中国画《众志成城战疫情》、雕塑《冬去春来》等众多作品全景式、高质量呈现了举国同心、共克时艰的抗疫图景。社会公众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疫情对日常生活点滴的影响,如武汉小哥拍摄的《武汉日记2020》、弥漫人间烟火气的《温暖的一餐》……他们用色彩、文字、视频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在人类共同应对困境的行动中,艺术的不缺席给人们带来情感慰藉,转化为激发信心、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在人类共同应对困境的行动中,艺术不会缺席。结合材料,试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等视角对此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