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白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白语。但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帆,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令中外,其传统节日“绕三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述材料表明(     
①白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共性和民族文化特性的统一
②文化的多样性催生出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白族文化能够得到世界认同
④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是白族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09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九)
2 . 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通过定点深入生活、作家挂职,建立创作基地等措施﹐为作家深入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深入生活常态化长效化。鼓励知名作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等深入基层,驻村挂职交流,参加文学志愿服务。这给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障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务必坚持以现实主义为题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新发展阶段的文化建设做出战略部署,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产业活力,以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此,国家应当(     
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引导
②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和提供更多高水平的文化产品
③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全景式呈现战争细节,但不渲染战争血腥场面;尊重生命,同时尊重信仰,尊重把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但更重视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观众誉为“2021首部爆款剧目”。这表明(       
①文艺创作的成功取决于对时代的如实刻画
②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最有价值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礼仪等。

中国非物盾文化遗产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为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增进摩洛哥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摩两国间文化交流与合作。2020年11月2日,由中国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通过中摩数字媒体平台上线,同名线下展于11月2日至12月2日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聚焦中国优秀的非遗资源,从器物角度展现中国文化的典雅气韵和匠心传承。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实景布展基础上,采用“科技+非遗”手段,借助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

对于非遗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怎样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对于非遗的传承,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必要性。
(3)“当好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侗族大歌、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05-07更新 | 44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文综政治试题

6 . 材料一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秘密所在。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化都因为丧失了创新能力而丧失了生命力,最终不得不面临消失的结局。如:玛雅文明、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但都消失了。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在其著作《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如何延续中华传通文化的命脉,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生命、新活力的严肃问题。


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创新中国文化?
7 . 国产优秀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励志故事;《八仙过海》则取材于国人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的故事,将故事内容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材料启示我们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③满足大众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④我们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