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在益阳的老城区,沉寂着一处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巷建筑群,这里是益阳古城的发源地之一。明清古巷有“江南最美小巷”之称,拥有全国罕见的“拱券撑墙”式建筑群;有老益阳特色的民居院落,还有海员俱乐部、刘公馆等4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目前,这张浓缩着老益阳历史的文化名片正式展开修复工作,届时将以新面貌面世,该做法(     
①基于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展现文化魅力
②旨在激发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充分挖掘文物经济价值
③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集中展示当代中国精神
④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地守护好中华文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在常德市一中、常德市育才中心艺术节暨迎新春文艺晚会中,北正街小学带来的的音诗画《二十四节气》受到一中、育才广大师生的喜爱。二十四节气出《易经》,而今二十四节气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二十四节气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二十四节气向全世界的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2-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告诉我们(     
①我国历史文化传统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②社会主义价值观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骨血之中
③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古诗词蕴含百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春天的味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生活的味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家乡的味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妈妈的味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祖国的味道……这表明(     
①古诗词的魅力在于超脱政治经济而直击人们心灵
②古诗词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在生活中共享
③古诗词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古诗词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反映人们精神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一直强调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第二个结合”理解正确的是(     
①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②基于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③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
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的时代精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伴随着神舟十五号的发射成功,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     
A.可以决定一切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D.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7 . 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
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
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26更新 | 7541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3年高考湖南政治真题
8 .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的一系列代表性符号和形象,比如长城、中华龙、中国结、二十四节气等。这些符号和形象独一无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挖掘、梳理、研究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有利于(       )
①提炼总结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形成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汇聚起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③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④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2年9月23日,农历秋分,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我们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多元化的过节方式凸显农味,更接地气。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     
A.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增强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B.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C.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有利于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农民获得感
10 . 没有元宵的喧闹,没有端午的红火,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它需要沉下心来,倾心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本溯源。中国人不是把生命看作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祭祖祭宗,感念的不只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①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