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段时间以来,“流量明星”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唯流量论的不良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视行业的正常生产规则。“流量明星”一夜成名,但有些人德不配位、才不配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最终“翻车”。“流量明星”现象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观的走偏。

“流量明星”作为从事演艺工作的个体,本应通过诚实努力的劳动,为社会带来健康积极的精神价值。但是,一些“流量明星”盲目尊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推行极端的“个人主义”,在个人思想和精神价值上逐渐走入歧途。有的“流量明星”为了一己之私而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借助资本哄抬带来的“声誉”,疯狂捞取个人的好处和利益,甚至还有人借助“饭圈”粉丝的崇拜,不惜触碰法律红线、道德底线,最终个人形象崩塌,“人设”碎了一地,受到法律严惩。这些艺人无视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甚至无视法律法规,这种价值观的走偏令人警醒。


结合材料,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别让“高流量”带偏正能量。

2 . 近年来,在唯收视率的错误导向下,娱乐综艺类电视节目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这类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助长了文艺领域的过度娱乐化的风气,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节目坚持了错误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为此,文化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在政策的调控下,歌唱、选秀等传统娱乐类电视节目大幅减少,而文化类节目则成为电视荧屏上的新风景。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信·中国》等节目,既净化电视荧屏,传播正能量,又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结合材料,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净化荧屏的举措对国家倡导大众文化的启示。

3 . 某校高二(9)班思想政治探究课上,同学们就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推波助澜,助长了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观点二   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2-09-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第四单元课时1作业设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治畸形“饭圈文化”,持续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饭圈文化”,跟吃饭并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一群“粉丝”组成的组织和团体,自发地给偶像助威或宣传。

“饭圈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确给娱乐产业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比如这种文化改变了传统的追星模式,赋予了“粉丝”更多、更大的权利,也有利于演艺圈偶像的迭代和更新等,但应援打榜、刷量控评、群体对立、互撕谩骂等“饭圈”乱象进入公共视野,引发舆论关注。

2021年5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追星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底线就成了问题。现在“饭圈”的突出乱象主要表现在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造成的结果是这些青少年在网上谩骂、互撕,也包括人肉搜索、造谣攻击、不当消费,造成了不良的网络文化,也误导和侵蚀了青少年的三观。

2021年8月25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此次通知的发布旨在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切实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行动成果,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治理“饭圈”乱象、净化网络环境的认识。
2022-06-03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预测卷(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整体呈现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新业态的迅猛崛起,一些低俗、恶俗的不良文化也趁机混入,违背了公序良俗,有的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2022年年初,“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就聚焦解决影响上网观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严格管控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等问题,集中清理宣扬拜金主义、攀比享乐信息,打击编造悲惨经历、渲染悲观情绪、故作丑态表演等行为。特别是针对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前不久国家网信办还将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列入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问题。

材料二   治理网络不良文化必须着眼深层成因症结。网上的低俗、恶俗乱象并非是个新问题,但在“唯流量”错误观念下的多方逐利,让其变本加厉。从卖惨审丑到猎奇恶搞,当这些网上的不良文化能够通过流量变现,个别商家、运营者甚至网络平台之间就容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为了热度罔顾尺度,为了流量放弃质量,甚至深陷其中推波助澜。因此,当前网络生态治理的不少举措,剑锋所指正是“流量至上、唯利是从”的不良风气。网络空间唯有激浊扬清,才能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清朗行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反作用原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3)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成为文明的网络人,提出两点建议。
2022-05-18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市 2022届高考模拟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月17日,国家网信办一声令下,2022年“清朗”专项整治行动正式鸣枪,发出七道封杀令,网络直播、短视频被着重点名,整治范围和力度前所未有。

从吴某某因为性侵被抓,到张某某因为触及民族底线被封杀,以及抖音“桃桃”娘炮风小逸被封杀,薇某偷税漏税被封杀等。娱乐圈乱象的劣迹艺人主要表现为偷税漏税、道德败坏、涉毒吸毒、出轨、支持港独台独等。幕后他们的炫富(榜单晒收入)加剧了人们对不劳而获和追求享乐的渴望,各种违法和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直接影响青少年三观和祖国未来发展。

在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国家发起史无前例的整治行动。那些触犯“天条”的主播和明星们的下场,不值得我们丝毫同情。


(1)结合材料,说明娱乐圈文化乱象产生原因?并请你透过2022年“清朗”专项整治行动所折射出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
(2)结合材料中整治文化乱象,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分别说明国家和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022-04-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压迫的人民浴血奋战;激励站起来的人民发愤图强;激励改革中的人民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守正创新。

有灵魂的文艺作品,犹如清泉温润心灵,可以从中获得成长的喜悦、工作的启发。非常鲜活的好故事,自然也会有票房。但近年来,文艺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反映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民族文化被“轻贱”,浮躁浮夸成恶习。一些作品“金钱至上”,唯“票房是从”。这些不良的作品影响了文艺的教化、审美、提升的功能,更影响社会群体的主流价值取向。

文者,贯道之器也。铸魂培根,必先铸己。作家柳青14年积累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为时代背景,展现了梁生宝等主人公的奋斗经历。他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那些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文学艺术家道德和艺品的交融。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激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提到“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时代的奋进号角,从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萃取题材,抒写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现时代气象,既要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更要择取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1)有文艺工作者认为,文艺市场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现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评析该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知识,说明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怎样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
(3)有位著名的作家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请就文艺作家作品的相关检验标准为内容,书写两条标语,每条16字以内。
2022-03-28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饭圈”是娱乐圈催生出来的追星新名词,通俗地说就是粉丝群、粉丝圈,甚至是粉丝集团。追星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底线的追星,就成了社会问题。在“追星族”队伍里,未成年人占了很大比例,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喜欢模仿、跟风、又较为冲动,很容易被不良行为误导,养成不健康的追星习惯。一段时间以来,“饭圈”乱象愈演愈烈,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现象屡见不鲜。畸形的“饭圈”非治不可,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针对网上娱乐文化乱象问题,国家监管部门开展整治专项行动,对“饭圈”进行严肃整顿治理。重点整治互联网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等各类低俗化、娱乐化的炒作乱象,严厉打击各种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网络行为,严厉打击网站平台炒作违法失德人员、劣迹艺人的行为,严厉打击网络暴力,严厉打击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行为。规范明星及其背后机构、官方粉丝团的网上行为。“整治‘饭圈’,要用法律画个‘圈’”已成全社会的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饭圈”乱象的主要原因及如何正确理解“整治‘饭圈’,要用法律画个‘圈’”。
2022-01-2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202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需要全社会、多领域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尤其在法治和新技术背景下,要进一步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在互联网上凝聚中国故事的“根”与“魂”。


某中学想就此发布一个主题为“社会多方携手,共创网络文明”的“联合倡议书”,请你帮助他们拟写联合倡议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层次清晰,逻辑严谨;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150字左右。
2022-0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网上低俗内容一度呈泛滥之势,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网站片面追求点击率,故意发布低俗内容,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阳奉阴违,屡改屡犯、边改边犯的情况相当普遍,二是一些网站管理制度不落实, 对论坛、博客等互动栏目管理不严,使低俗内容在网上大量传播。三是少数网民自律意识不强,不负责任地利用互联网大量传播低俗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原因?
(2)说明如何规范和整治网络低俗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