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2日,“中国天眼”(FAST)又有新发现!基于“中国天眼”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76颗偶发脉冲星,包含目前人类已知脉冲星中最暗弱的一批脉冲星。这些特殊脉冲星仅在少数旋转周期中偶然辐射脉冲。“中国天眼”还探测了这些偶发脉冲的偏振信号。这项科学发现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的致密残骸及其辐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认识因克服条件的制约而具有上升性,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③客体因满足主体的需要而变得有价值
④人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下图描述了西方媒体给民众戴上了看待中国的“有毒眼镜”,因为他们看中国总戴着有色眼镜,偏见很深。西方媒体的做法(       

①佐证了思维并不能完全反映存在       
②是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的体现
③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④进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23年8月16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为在科研中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开创性工作,获得2023“生命科学奖”。首个抗病小体的发现,为植物如何控制细胞死亡和免疫提供了线索,显著地推进了人们对植物免疫机制的认识。这说明(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能动的反映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实践活动是获得首个抗病小体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3更新 | 1218次组卷 | 29卷引用: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通讯·生物学》杂志发表一项太空生物学实验,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在月球上生长的可行性,表明与在地球火山灰中相比,拟南芥植株在月球土壤样本中的生长速度较慢,并表现出更多应激迹象。这些月壤是阿波罗任务中收集的样本。科学家指出,这些发现表明为了让植物能在月球土壤中有效生长,对植物和月壤的相互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由此可见(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③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④新出现的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令人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马尔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它们竟然都来自蝙蝠!蝙蝠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病毒储藏库”,是多个致命传染病的发源地。通过中间宿主,这些病毒可能传播给人类,科学家们研究蝙蝠对人类认识病毒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研究蝙蝠能阻止矛盾由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不是抽象的物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2年7月,由清华大学天文系祝伟教授牵头的国际团队宣布在宇宙中发现两个罕见的恒星系统。该系统均是由两颗互相绕行的中央恒星组成,被气体和尘埃盘包围,且该盘与中央恒星的轨道成一定角度,呈现出“雾绕双星”的奇幻效果。发现这种稀有而奇特的系统对于我们了解行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反映了(     
A.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B.思维是第一性的,并能正确反映存在
C.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无不可认识之物D.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
7 . 当下,很多年轻人选择45°人生,这样的人生,不是外生性变量回归,而是内生性变量回归,需要辩证地看待每一个生活中的变量。在工作、身体、生活、家人这些变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盲目激进,不追逐转瞬即逝的时髦,也不失望、沮丧,在专注现在和抓住未来之间合理支配精力、寻找乐趣。寻求45°的人生告诉我们(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价值观指导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选择
③思维决定存在且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2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神舟十三号的顺利返回,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今年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航天事业的发展深化和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②空间站的建设充分彰显了意识能动创造性的魅力
③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永远在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中
④在探索宇宙中获得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某杂志开展“你如何看待躺平”的投票,有人选择了“我累了,坚决躺平”,而有人选择了“冲!绝不能躺”。在现实中,有人安于躺平不思进取;而有人只是把“躺平”当作面对现实困难和压力时给予自己的短暂喘息,可以一时躺,但不可以一直躺。结合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躺平”认识差异说明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B.对“躺平”认识差异源于主观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
C.对“躺平”的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对“躺平”的认识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10 . 2021年6月24日《科创板日报》报道,斯坦福大学首次破译了与手写书信相关的大脑活动。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进行“意念写字”时,会在屏幕上呈现一个虚拟键盘,每个字符以不同频率进行编码。想拼写某个字符时,只需看着这个字符,不同频率的字符就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刺激,从而诱发出特定模式的脑电波。这使得瘫痪者只需“脑补”手写文字,他所想的文本就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这表明(     
①意识也可以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②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