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2020年5月,我国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在银河系:密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其中74颗是主序前恒星,也就封是中心氢尚未点燃的原恒星。该移动星群的发现对理解银河系的形成、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线内禁止答题一内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②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三上·北京朝阳·期末
2 . 《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020-12-1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分析嫦娥三号低频雷达浅层数据,推测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轻的爱拉托逊纪熔岩流具有多期性,并对一些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约束。科学工作者的推测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如何验证因果性,对于反驳不可知论和阐明可知论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认为,人类的活动能够对因果性作出验证。如果我们用一面凹镜把太阳光正好集中在焦点上,造成像普通的火一样的效果,那么我们因此就证明了热是从太阳来的。这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类具有认识的能力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1-21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材料涉及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内容又是什么?
6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下列选项中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人不能说外界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7 .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他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 . 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选项中对成语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按图索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不可知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0-09-20更新 | 664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2-11更新 | 73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修武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庄子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
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④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