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2023年8月16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为在科研中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开创性工作,获得2023“生命科学奖”。首个抗病小体的发现,为植物如何控制细胞死亡和免疫提供了线索,显著地推进了人们对植物免疫机制的认识。这说明(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能动的反映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实践活动是获得首个抗病小体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3更新 | 1218次组卷 | 29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有“天人之辩”。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孟子提出“天人合一”。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柳宗元用元气来揭示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


(1)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实质上是在探讨什么哲学问题?
(2)古人为何热衷讨论“天人关系”?
2023-02-2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步练习
3 . 1960年,有研究人员发现在牙科手术过程中,手术电钻的噪音也能产生镇痛效果。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声音可减轻疼痛”这个现象的科学机制尚不清楚。然而近期,中科大团队研究发现,低强度声音可抑制大脑“疼痛区”活跃度,进而缓解疼痛。该发现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
②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会在特定阶段的实践中被推翻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