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任职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他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3-08-09更新 | 1817次组卷 | 4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老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是在思考(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④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2-01-12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观点(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③错误,它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④正确,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世界卫生组织6月21日表示,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目前已扩散至92个国家。针对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症状不典型等特点。有网友发表言论说:“德尔塔毒株是变化莫测的,想有效控制德尔塔毒株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该网友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②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③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④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下列观点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我思故我在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理者,气之依也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无不可认识之物
6 . 2021年是航天大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这说明了(     
A.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D.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 .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上述观点(     
①科学阐释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彻底解决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③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做了肯定回答
④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为开展规模更大、更丰富的科学实验,了解太空和宇宙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有力论证了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深刻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④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22更新 | 324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基于“中国天眼”的观测,2021年7月,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找到了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标志着天文学家开始利用该望远镜深度研究脉冲星,相关论文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刊发。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认识存在   ②认识要从实验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验中去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经历多次曲折才能获得       ④人们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11更新 | 684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政治试题
10 . “所谓文明野蛮,不过循环蝉递。新旧并无一定之界限,何者为新,何者为旧,很难于断定,甲地以为旧者,乙地或反视为新。”这一观点(       
①否定了人们正确判断新旧事物的可能性
②没有认识到文明与野蛮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
③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④认为新旧更替是循环的,否定了发展的前进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