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丰富,其中明代就有两位有名的哲学家。明代后期的王夫之把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了高峰,他说:“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气”的唯心主义观点。而明代的王守仁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者。一次他同朋友到郊外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的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主张“心外无物”。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1)结合材料,试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中概括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王夫之和王守仁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3)休谟的观点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2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了芸苔素内酯调控棉纤维发育的机制。芸苔素内酯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多用途植物生长调节剂,被称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具有保花保果、增产、提质、抗病等作用。该团队近十年来一直研究棉纤维发育,目前发现的调控棉花重要性状的多个关键基因均可作为技术储备,未来用于指导棉花生产。材料表明(     
A.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人们能够准确认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科研成果能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D.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3 . 近日,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反复实验,首次借助精密的技术,把从菠菜中提取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至动物体衰老退变的细胞内,使动物细胞获取光合作用的能量,这有望成为更好满足人类抗衰需要的新“能量密码”。这表明了(     
①人类的需求推动了光合作用新价值的发现
②人为事物联系促进了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表明一切皆有可能
④跨物种递送实践有利于完善细胞生长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党校学习旨在(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助于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并践行党的路线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
③探索真理,坚持把群众观点作为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认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思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9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十四单元全考点精讲
5 . 中国水稻研究张健研究员团队与胡培松院士团队经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岛素”6—磷酸—海藻糖(Tre6P)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的机制,为作物高产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由此可见(       
①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在科研成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2年12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携带着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水稻种子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的认知。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具有目的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作为自然科学塔顶的明珠,脑科学也因此成为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在高科技领域,脑科学是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背后的知识基础;在生命健康领域,脑科学正不断破解着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大脑谜团。由此可见(     
①人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来源
②脑科学新成果进一步印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③有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人类的发现而真实存在
④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脑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无中生有、凭空创造”是否存在可能?2023年初,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制造了足够强的电场,以平衡一种被称为石墨烯材料的独特属性。有了这些电场,研究人员能够使粒子——反粒子对从无到有自发产生。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宇宙是如何产生的。从哲学角度看,这一实验说明(     
①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
②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无限接近真理的手段
③重大的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④掌握科学理论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3更新 | 102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9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9 . 2023年2月,我国某科研团队通过科学实验,揭示了猕猴桃抗寒的分子机制。该团队在研究中发现,AcePosF21基因的缺失会降低猕猴桃的维生素C浓度,从而增加活性氧的生成。同时,AcePosF21基因还参与激活AceGGP3基因的表达,而AceGGP3基因的高表达能促进维生素C 的合成并清除过量的活性氧,最终减轻猕猴桃遭受的冷损伤。该研究成果为猕猴桃的低温抗性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和重要理论支撑。该分子机制的揭示说明(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科学研究活动将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
③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及其规律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2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消灭易错】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练50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10 . 从苏东坡“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慨,到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世间一直在演绎“世人神机却无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实。“聪明人”的悲剧在于没有看到(       
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④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2更新 | 61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十四单元模拟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