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于2016年6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不断拓宽双方、地区、全球层面务实工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对中美关系所持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
2 .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36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但始终向前,得到历史性发展。2013年6月我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就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两年多来,中美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给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许多福祉。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不断拓宽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务实工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谈谈中美关系。
2016-11-26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测验一政治试卷
3 .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材料二: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对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遇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质量的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认识。
2016-11-26更新 | 5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赣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4 .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回答的?
2016-11-26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凤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原子构成的。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请具体阐述它的内容。
2016-11-26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中山一中高二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
7 . 甲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上述材料中的甲和乙分别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
(2)划分它们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016-11-26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舟山田家炳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政治试卷
8 . 近年来,雾霾问题成为困扰人类发展的严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1月,继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东北后,全国许多城市都成“雾都”,就连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也笼上“灰纱”。“雾霾满面”已拉响“警报”。
材料二:中国政府在2013年5月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人权保障。201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2)从唯物论角度说明,如何推进建设美丽中国?
(3)面对雾霾,人们能否正确的认识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辨析: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016-11-26更新 | 6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13-14高二下·四川乐山·阶段练习

9 . 材料一雷电崇拜,起自上古.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材料二数百年来,球状闪电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谜。2012年10月15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的一个科研组已经揭开球状闪电的形成原因。科学家约翰·洛克指出:“闪电击中地面,照亮天空后,会留下一条由带电拉子或离子形成的长长的尾巴。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离子会在ROW结合在一起,但剩余离子会迅速移向地面,这种离子越积越多,就会产生足以让玻璃窗内的空气分子失去一些电子,并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的球状结构。”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
10 .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2016-11-18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