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的规律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1 . 诺贝尔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对个体来说正确的事,对总体而言未必正确。比如一家企业通过低价策略能实现盈利,但若所有企业一起打“价格战”,最终大家都没钱赚。这就是所谓的“合成谬误”。避免“合成谬误”(       
①需要准确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②不能忽视整体对局部的制约作用
③要充分发挥局部作用,推动整体发展                 ④要坚持创新性思维,摒弃经验思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 . (22-23高一下·江苏苏州·期末)“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事物发生质变
B.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目标变成现实
C.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理想世界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把握世界的规律(精选高频考题67题)
3 .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2 运动的规律性
4 . 北京冬奥村中心花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图卷《冰嬉图》,加上其他景观植物,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这一设计表明(     
①意识来源于物质,与物质相互依赖
②艺术作品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独特的艺术构思创造不受任何限制
④创作主体的审美观影响着艺术创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过去3年,自动驾驶汽车逐渐驶上街头,应用场景主要是城市道路上的无人配送车、无人驾驶小巴、无人清扫车等,而天津港至马驹桥物流园高速公路的试点开放,让自动驾驶货运成为可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自动驾驶货运车有自主意识,具有较强目的性
B.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C.人能够通过想象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D.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6 . 2021年7月,我国多地突降暴雨,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洪涝灾害的突如其来,也会让人们损失惨重。只有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洪涝灾害。这是基于(     
A.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B.人类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D.改善生产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12月7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2400米处)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在科学论证、精心组织下,已全部完工,这意味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实验室将助力我国在暗物质和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帮助人类更好认识宇宙。这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创造出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
②人们能够更好认识宇宙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反应特性
③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达成实践目标
④人们需要掌握科技手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葡萄栽培时间大约在距今1.1万年前,是人类目前已知最早驯化的水果。某研究团队通过葡萄全球遗传资源分析计划,发现大量葡萄人工驯化形状控制基因,绘制了葡萄起源和人工驯化、改良的全景图,这一研究成果对解决葡萄育种领域“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反映了(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掌握葡萄驯化规律
③人类能遵循葡萄驯化规律从事生产生活实践
④追求真理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的反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太原五中等省际名校联考二(冲刺卷)政治
9 . “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我国传统艺术名瓷之一的薄胎瓷的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制作人为了进入平静的状态,会选择在深夜创作。随着坯子的杯壁越来越薄,匠人也进入“忘我”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
②只有经过反复修琢的量变才能实现粗胚到成品质的飞跃
③成品在形成之前就已经在制作人头脑中作为观念存在了
④人们达到忘我状态,就可以摆脱客观条件对制作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为减少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人们常在适当条件下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通过科技手段达到增雨、降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这说明(     
①事物的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             ②人能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
③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12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