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的规律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7 道试题
1 .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例会新增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相关表述,明确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央行例会提出的“两个维护”,传递出来的暖意是不言而喻的,至少表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力度不会更加从紧,而是会有保有压。“有保有压”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一风吹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区别对待各个城市,要克服规律的限制
④要解放思想,把“两个维护”作为行动依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上述材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规律是不可认识的
C.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具体地把握规律
D.人类还不具备认识地震的能力
2021-12-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3 . 关于司法正义问题,学生与罗教授有如下对话:◆学生:有人说,“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真正的司法正义能够实现吗?◆罗教授:圆是客观存在的,但你能画出完美的圆吗?不能。同样的道理,正义是存在的,但完美的正义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学会接受有瑕疵的正义。迟到的正义是有瑕疵,但那依然是正义。即使偶尔出现维护正义的行为演变为破坏正义的行为,法律人也要不懈地追求心中永恒的司法正义。罗教授的回答(     
①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解读了司法正义的现实状态
②告诉我们司法公正的理想不可能通过司法实践来实现
③启发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追寻理想的司法正义
④说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电影《长津湖》再现了71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与武装到牙齿的敌方王牌之师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长津湖地区山高水恶,人烟稀少,冬季气候异常寒冷,滴水成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险恶的战场环境和劣势武器装备下,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连番苦战,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这表明(       
①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能摆脱恶劣环境的限制获得胜利
②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④促成实践中的矛盾双方转化离不开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 . 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哲学依据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B.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C.客观规律本身是不变的,人们只能顺应规律
D.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受人类自身活动的支配
6 . 某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巨型雕像,依据有关规定,该雕塑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当时有一种上吉尼斯纪录的冲动和倾向,导致策划设计越做越大。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和景观风貌,该市积极推进该大型雕塑项目整改。我们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有(     
①充分发挥革命批判精神,敢于淘汰旧事物
②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及时促成质变
③坚持适度原则,不能脱离实际,任意而为
④尊重客观规律,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13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从建立一批防沙治沙工作机构和科研单位,到开展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勇于探索、积极行动,不畏艰难困苦,不改防沙治沙初衷,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一代接一代地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奋斗之歌,让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对此的理解。
2021-12-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8 . 2021年6月25日,经过科技员工的艰苦努力,我国首个1500米水深自营深水天然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迈进取得重大进展,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深海一号”(     
①是我国科技员工彻底征服大自然的重大成果
②源自科技员工的创作灵感,助力海洋勘探开发
③可以延伸人类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的发展
④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强调,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人类只有这一条出路的依据是(     
①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统率的作用
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世界各国人民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12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了解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情况。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国字号”农高区肩负破解特殊难题的使命——盐碱地综合利用。“构建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推广应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精准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行种植制度改革,增加植被涵养生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神奇之功”,黄三角农高区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年轻的“希望之地”。万亩大田宛如一块黄绿相间的巨型“画布”。长势喜人的耐盐苜蓿、藜麦、田菁、高粱随风摇曳。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从实际出发使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
2021-12-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道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选考班)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