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2021-10-27更新 | 433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政治试题(等级班)
2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除意识之外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2021-10-25更新 | 264次组卷 | 70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练习政治试题
3 . 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组建了以轧制为核心的攻关团队进行超薄“手撕钢”的专项攻关。随后,0.015毫米“手撕钢”成功面世。宽幅超薄“手撕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高端电子.汽车.计算机等支柱行业和关键领域。该公司研发出的新材料“手撕钢” (   )
①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知性
③是从万事万物的共有属性中概括出来的        
④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有媒体报道,英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39光年外,发现一颗体积与地球不相上下,但环境类似金星的行星,是太阳系外体积与地球相近行星中最靠近地球的一个。从哲学上看,这颗行星被发现说明(     
A.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B.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C.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多样性D.物质是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5 .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应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元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及动作仿真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环境说明(     
①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②物质世界存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③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9-05更新 | 1206次组卷 | 46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④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1更新 | 570次组卷 | 55卷引用:天津市小站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①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②世界上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性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④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1-06-25更新 | 290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黄南民族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8 .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C.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21-01-21更新 | 1793次组卷 | 10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材料体现的最恰当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C.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D.坚持实践与理论的具体历史统一
2021-01-1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宝坻区第一中学等)
10 .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自古以来,文人诗作每逢秋景,一般不是寂寥就是伤悲。20世纪20年代,作为革命的新青年和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眼里的秋光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这表明在文学领域(       
①抒情主体可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反映的对象
②抒情主体主观世界不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不同
③不同抒情主体的意识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④不同抒情主体无法对同一客观事物作出一致真实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