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一颗新彗星,于2023年3月1日被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命名为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该彗星的轨道周期为61751年,意味着这颗彗星要6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其亮度将快速增加,有望在2024年9月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彗星。这说明(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③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物质的存在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发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0高二·全国·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
2023-01-10更新 | 332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0年高二政治必修1-2单元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3 .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合理性在于(       
A.看到了物质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D.否认了物质的可知性和客观实在性
4 . 科学家让粒子在核粒子加速器里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撞在一起,生成了一种以前从没见过的物质——反超氚(anti-hypertriton)。这种粒子在很多方面都很奇特,它不是正常物质,而是反物质。由此可见(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
B.反超氚的发现说明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C.反超氚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D.反超氚源自人的理念,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A.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D.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6 .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不知不觉,2017年翻篇了。在过去的一年里,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疯狂“打call”、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成功霸占我们的生活。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C.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8 .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恩格斯的观点,强调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C.唯物主义要与辩证法相结合
D.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0 .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020-11-17更新 | 165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