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存在方式
②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4-23更新 | 776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燃出来。“闹”字的精妙之处在于
①它规定了春天的性质和春天景物的存在②它传递出春天的景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它在诗人对春光的描绘中起到关键作用④它以春意盎然的景致来表现红杏的特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
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
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
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
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2020-03-16更新 | 273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四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线上)
4 . 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事物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事物其他方面的特征。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事物本来的品质或特点。晕轮效应表明
①事物的特征具有客观性,但不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主观影响
③真理总是具体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④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

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⑤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A.④③②①⑤B.②①④⑤③C.④②①③⑤D.①②⑤④③
6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7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人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这表明:
A.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过程
B.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客观实在性依赖于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C.“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承载着新中国70年的伟大奋斗历程
D.“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来源于新中国70年的伟大奋斗历程
8 . 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A.客观实在性B.主动创造性C.直接现实性D.目的计划性
2020-0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万邦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9 . “蝶几”是明代常熟人戈汕发明的一种组合桌具,设计原理类似“七巧板”,可随意拆分、组合,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它的出现对近现代组合家具的发展产生诸多影响。“蝶几”有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三个组成单元,它们排列组合,拼成8类150种格局和有美丽图案的组合桌。“蝶几”组合桌具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各部分功能之和构成整体功能
③运用综合思维,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④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与变化依赖于人们的思想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由此可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