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科学家研究发现,宇宙中有三类中微子(电子型、缪子型、陶子型),它们可以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缪子型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于缪子型反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反中微子的频率,有迹象显示正反中微子行为存在差异。中微子类型研究佐证了(     

①不同类型中微子都是特殊的物质形态

②正反中微子变化规律都源于科学发现

③不同类型中微子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

④物质的客观性和意识的主观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虽然世界上的具体事物各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特点,但是从哲学上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2023-11-30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学考)试题
3 .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A.看到了物质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
C.否认了物质的可知性和客观实在性D.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4 . 2022年,科学家在地球大气中发现了一种新化学物质——hydrotrioxides。该物质由一个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能够产生超强的化学反应。这种新化学物质(     
①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④佐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给我们的感官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由此,我们这样理解“物质”的概念(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
③物质是可知的
④物质是金木水火土等肉眼可见的东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6 . 下列对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7 . “国家总体安全观”新思想,突破了人们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局限性。我国近年来尤其重视“外来生物物种”的监督管控,目的就是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材料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自然界生物运动遵循其固有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外部客观存在的事物相互依存和联结
④积极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16更新 | 775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疯狂“打call”、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成功霸占我们的生活。每一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C.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9 . 疫情之下,社交距离成为当下热词。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会经过空气传播。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就可能会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易感者吸入含病毒的飞沫后容易引发感染。社交距离越近、传染风险就越大。因此大家要坚持戴口罩、减少聚集、在公共场合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由此可见(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10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了研究,发现嫦娥五号月壤矿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该研究证实了月表矿物是水的重要“储库”,为月表中纬度地区水的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这表明(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②实践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