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④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成豆苗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2022-01-14更新 | 2520次组卷 | 56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政治试题
2 .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印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3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2023-12-02更新 | 806次组卷 | 15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二十多年前,T村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如今变成声名远扬的“蓝富美”,转变始于渔旅融合增收发展之路。该村成立旅游“渔家乐”公司,采取“公司+渔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老房子开发成民宿。这表明该村发展的原因是(     
①尊重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②尊重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坚持正确认识自身资源为前提
④使客观情况符合了主观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021-07-19更新 | 1936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检测政治试题
6 .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4460次组卷 | 7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政治试题

7 .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是意识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意识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8 . 下图漫画“空心笔杆子”告诫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①坚持物质第一性,探求事物的本质联系
②重视量的积累,切忌“无”中生“有”
③发挥真理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立足社会生活本质,提防形式主义倾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中国5G技术及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市场开拓中个别国家试图孤立中国,以没有证实的安全问题为由阻挠中国5G技术的推广。这种阻挠是不能成功的,其哲学原因是(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违背客观事实的做法无法成功
②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漫画《“考核”》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名句中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B.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2022-12-27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