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暗物质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日前,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杰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终于让暗物质“显形”了。该研究团队将对暗物质的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研究成果发布在《自然》杂志上。关于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暗物质不生不灭,改变的只是具体形态
②暗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③佐证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运动是暗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有时令的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作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意思是(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可以改变规律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3 . 据测算,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区平均每一万年升高20-30米,直至今天,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壳板块的运动而不断变化。有人据此认为人类永远无法确定珠峰的真正高度,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认为世界总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珠峰也不例外
②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③否认认识世界可能性,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④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021-10-21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以下诗词俗语排序与此一致的是(     
①火是万物的始基②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成豆苗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6 .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就一定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恩格斯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扎根中国大地,与中国的生动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的客观依据是(     
①现实的运动都是人的意识运动的表现       ②理论的发展源于客观世界的绝对运动
③思维运动是超越物质运动之上的存在       ④理论发展是物质绝对运动的能动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对物质概念的认识却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具体形态—自然科学意义的物质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概念认识正确的是(     
①物质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一切存在着的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六祖坛经》中有非常经典的一段——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幡动”之说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风动”之说否认了风吹幡动的因果关系
③“仁者心动”之说否认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④三者都正确看到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常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几行字之间,发人深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毛泽东《送瘟神》中的名句,它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道出了人民寻求从灾祸中解脱的强烈呼声。下列诗句与该名句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④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