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钱塘江涌潮有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波纹潮等,今年又出现了新的潮型——鱼鳞潮,这些涌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再加上钱塘江边上特殊的地形所造成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③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1-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盲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脂鲤科、墨西哥盲眼鱼属。大约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很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内,随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变成了今天的盲鱼。材料表明(     )
A.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B.运动是盲鱼生理特征改变的根源
C.客观规律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D.生命物质都具有特定的反应特性
4 . 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后整理的知识体系。下列说法所蕴含的哲学观点与这个体系相对应的正确顺序是(     

①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③—②—④—①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5 .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针对国内、国际复杂的形势,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材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11-13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热寂说”断言,因为一切运动形式最终都转化为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最后必然均匀地分配到宇宙的一切物体上,因此,整个宇宙总有一天会达到绝对静止的死寂状态。要使宇宙重新运动起来,只有依靠神的推动。这一观点(     )
①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
②认为物质是运动的基本载体和特征
③是一种大胆的猜想,看到了第一动力的绝对性
④用科学掩盖其唯心主义内核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处于不断地变异中,其变异速度与传播速度存在正相关,只有不断变异,病毒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生存下去。病毒变异的现象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④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 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9 .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下列说法能够对应辩证唯物论的哲理逻辑顺序的是(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10 . 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楚国有个人剑落在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人都错在(     
A.离开物质谈运动
B.离开运动谈物质
C.不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不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