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回答下列小题:

1.2021年12月4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弘扬宪法精神。这是基于(     
①我国法治建设现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推动法治建设中需要重视发挥宪法精神的基础性作用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利用宪法精神的直接现实性推进国家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有诸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中国古代法律名言“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按耳”一一(明代)张居正,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B.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人们改造世界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D.实践活动需要解放思想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2 . 《六祖坛经》中有非常经典的一段——一曰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己。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幡动”之说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风动”之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③“仁者心动”之说否认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④三者都正确看到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2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句诗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4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对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B.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D.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2021-12-21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5 .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A.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B.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C.改变事物固有的存在方式,实现事物的发展
D.重视本质的、长远的联系,忽视直接的、表面的联系
2021-12-19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6 .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要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建设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自然风景区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民俗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农区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可见,乡村产业发展应该(     )
①发挥不同村庄的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
②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③坚持系统优化,实现乡村地区同步发展
④把握运动的条件性,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7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全面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②劳动推动了人类意识的产生
③劳动创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④劳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冬季联赛政治试题
8 . “车让人”是一个城市的风度和修养,斑马线上的交通安全则是文明程度的标尺,“退”在马路上代表着文明的“进”。某市交警在全国首创将停车线后退5米,礼让斑马线。这短短的5米,既保证了行人通行安全,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推行“车让人”以来,文明交通已经成为该市市民的一种出行习惯。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创新要重视对既有实践的突破
③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离不开人的意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诗歌之美在于语言和声律,更在于意境和哲理。下列对诗句的品读,正确的是(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习近平用形象的话语,宣示了中国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整体统率部分,要立足事物的整体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数量的累加
③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要建立新联系
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17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