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宣传、落实以及新的中考、高考改革的推进,很多学校无法保障体育课程开设和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逐步减少。近期,国家多次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让同学们“跑起来”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由此可见(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C.课程改革既要认识规律,也要适时改变规律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学校应遵循客观规律
2 .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3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先后五次调高个税起征点,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物质和运动是绝对对立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22-01-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①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②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存“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一说法表明(     
A.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6 . 2021年12月3日,日本7小时连发4次地震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恐慌。日本气象厅指出,日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此次从震级和震源深度来看,并不会直接引发此前预测的特大地震,不必恐慌。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对物质世界如实的反映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0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典型的高原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柴达术盆地及其周边的广阔区域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猛烈撞击,最终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并且拥有丰富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的盆地。这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外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物质的,是相对的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06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8 .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中,人是被动地适应自然。今天,我们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强调绿色、协调的理念。这种理念既继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克服了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从天人合一观念到绿色、协调的理念(     )
①从认识的角度证明了发展具有普遍性
②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存在方式
④任何运动都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2022-01-01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等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