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对这一最美公交车标语,从哲学角度看(     
①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2-10-31更新 | 3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工作性质和环境会影响大脑的认知能力,如果长期从事枯燥无聊的工作,大脑因缺乏刺激和挑战而退化的概率增加。研究牵头人约瑟夫•格日瓦奇博士说,这一结果印证了大脑“用进废退”的理论。大脑“用进废退”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③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58次组卷 | 194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4 .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辩证唯物论的逻辑顺序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排序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②
2022-08-13更新 | 918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佰圣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③-④B.①—②一④-③
C.②—③—①—④D.③—④一①-②
6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语句符合发展观点的是(     
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2·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7 . 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更加坚定地向未来奋进。清明节祭忠魂表明传统节日(       
①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在静止中保持着自身的存在
④在运动中不断彰显自身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07更新 | 2605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佰圣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车让人”是一个城市的风度和修养,斑马线上的交通安全则是文明程度的标尺,“退”在马路上代表着文明的“进”。某市交警在全国首创将停车线后退5米,礼让斑马线。这短短的5米,既保证了行人通行安全,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推行“车让人”以来,文明交通已经成为该市市民的一种出行习惯。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创新要重视对既有实践的突破
③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离不开人的意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下列说法能够论证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一逻辑顺序的是(     
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021-12-05更新 | 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在这里,对“意“与“境“理解合理的是(     
A.诗人的“意“决定具体的“境“
B.具体的“境“是客观的、不变的
C.诗人的“意“是对客观存在的“境“的反映
D.诗人的“意“是世界的本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