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常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几行字之间,发人深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毛泽东《送瘟神》中的名句,它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道出了人民寻求从灾祸中解脱的强烈呼声。下列诗句与该名句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④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0年5月27日珠峰测量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峰顶雪深,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从哲学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珠峰的高度变化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珠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测量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④珠峰在运动变化中受其内在的规律支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A.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B.肯定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肯定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021-08-25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④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1更新 | 574次组卷 | 5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2021年4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铁路调图,既是在“变”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挖掘更大的潜力,追求更大的进步;也是在“不变”中坚守初心,体现担当。这说明(     
①世界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路线图因时而变是“变”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变”具有相对性,“不变”具有绝对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6 . 为什么珠峰的高度会不断改变呢?现在科学家找到根本原因了。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山脉能够对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作出反应,并在快速侵蚀下生长,从而保持力的平衡和山脉的高度。从哲学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脉对地球表面变化的反应,表明具体事物间必然存在联系
②珠峰高度的变化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山脉是山体运动的主体,山体运动是其存在的唯一特性
④珠峰的运动变化受其内在的、固有的客观规律支配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判断说明(       
①运动的永恒性决定了发展的普遍性②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6-02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021-06-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10 .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多国开启了降息模式。对此,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综合分析中国国内的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要稳当前,同时发力逆周期调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观点的唯物论依据有(       
①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