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生物体内无数复杂分子不断地运动着,如果能任意抓拍其高清照片、看清某个分子在特定瞬间的模样,将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如何运作。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低温冷冻电子显微术解决了这一问题。材料体现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开发、创造出新的规律可以为人类造福D.事物的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2 .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在这里,对“意”与“境”理解合理的是( )
A.具体的相关联的“境”是由诗人先天之“意”决定的
B.诗情表达的“意”是对客观存在的已有“境”的反映
C.表达诗人“意”的“境”是具体的、客观的、不变的
D.世界的“境”因关联着诗人的“意”而成为了世界本原
3 . 中国有很多寓言故事。有的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下列选项中对寓言故事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疑人偷斧——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
④揠苗助长一一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就会事与愿违
④见仁见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记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下图为某中学高三王某同学对笔记本的整个页面进行分区,“记录区”用来在上课时快速记录,“整理区”用来课后归纳重点、补充疑问,“提示区”用来写下整个笔记的提纲或延伸说明。原始的记录一逻辑的整理一关键的提示,这一方法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020-10-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二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必修)试题(沭阳县修远中学、泗洪县洪翔中学)
6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上述论断
①源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认识
②科学把握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证明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印证了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 . 2021年8月8日,“出走”17个月的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导致野象栖息地减少是此次云南野象迁移的重要原因。下列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象群基于栖息地减少而进行迁移,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象群重新回归栖息地,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相对的
C.人类活动导致象群迁移,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
D.象群出走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说明人的认识总是滞后于现实变化
8 . 下列古语与其体现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不拘常例,不违常情——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③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7-03-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高三二模热身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