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把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土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9更新 | 428次组卷 | 208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政治试题
2 . “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体现了(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为解决苦难提供具体方案
C.中国人能创造苦与乐转化的规律D.幸福哲学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2024-01-27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3 . 材料一随着中国开放发展,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批地标享誉海外;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一批科研成果跻身世界先进——它们身上,都深深烙着国企的印记。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有企业正发挥着“顶梁柱”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对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作用加以说明。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放眼全球市场,以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泛滥的国际形势之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多次被提及,上升到中长期战略高度。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确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唯物论依据。
4 .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面对规律无能为力
B.规律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创造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规律具有主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定项)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是在丰富的对比中追求关系和谐的整体,并由此产生独特之美,如笔画的粗细方圆,墨色的浓淡枯湿,字形的大小繁简,结构疏密正侧等。从哲学上看,这反映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奥妙在于(     
A.立足整体并以整体统率部分B.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C.自觉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D.善于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
2024-01-0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6 . (双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研团队发现,“超级害虫”烟粉虱具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本领,可从寄主植物获得防御性基因。这是现代生物学诞生以来首次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的转移现象。这表明(     
A.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循环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突破和改变的
2024-01-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7 . (双选题)天舟四号作为空间站的地面后勤补给航天器,要在茫茫太空中将“时鲜货”送达,需“万里穿针”,与空间站精准、安全、可靠对接,实现“太空之吻”。要完美实现“太空之吻”,需要科技工作者(  )
A.进行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更系统性地提出对接方案
B.突破规律的制约,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各项技术条件
C.在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修正错误
D.勇于跳出真理的条件和范围,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023-12-2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政治试题
8 . (多选)类囊体是植物光合作用至关重要的“基地”,对植物有效利用自然界能量起着关键作用。中国科学家从菠菜中提取了类囊体,并将类囊体成功送入动物细胞内,使动物细胞可以分享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以此叩响逆转细胞退变衰老的“时光之门”。这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
C.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023-12-2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9 . 乡村振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乡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某校高二(6)班以“乡村振兴,创造美好未来”为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搜集资料,同学们获取了以下信息,经过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观点:美好生活是____①____观点:美好生活是____②____

信息一:J县H村经过深入调研,摸清了本村“水乡”家底。按照农业发展规律,生产优质大米,发展黄桃等水果产业,形成立体、多元、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村民起早摸黑地苦干了几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到4.6万元。该村呈现了一派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信息二:T县M村所在的开发区,依托省际协作机制引进外省企业。企业在村里建养殖场养羊。村民种牧草、加工饲料、进厂务工。一家企业带富了一个村。同时,政府为村庄配套蓄水、滴灌设施。土地有了水源,生产得到了发展。农民新的生活、乡村新的局面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1)假如你是探究小组成员,请你将上述观点补充完整。
(2)结合信息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J县H村创造美好生活的原因。
(3)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谈谈青年学生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如何有所作为。
2023-12-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10 . 古语“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偶然性D.规律具有稳定性和多变性
2023-12-24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