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6 道试题
1 .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飞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①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②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2年3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预定海域。该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按计划完成了多项试验,与空间站分离后,成功实施了与空间站2小时交会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经验。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③意识能直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出自《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时与势的思考,直到今天,这一观点对于小到个人行为、大至治国理政,仍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这给我们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要尊重和把握规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下图为古代一种“欹(qī)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这启示我们(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实践创新的高度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
③认识和把握规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④坚持适度原则,不断淬炼“度”的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10月10日至11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召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推进会,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10月,三部门共实施六批52个山水工程项目,累计开展5000多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修复后的美丽生态,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我国山水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这一工程说明(     
①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②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危害人类
③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尊重、保护自然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坚持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四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02 练基础
6 . 70多年来,来自山农大的上百支团队书写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山农答卷”:开发出水肥一体化技术,让“基质+营养液”里长出了高产高质高收益的西红柿;培育出高抗盐碱的转基因杨树、高抗盐刺槐品种;采用管道灌溉淋洗、暗管排水排盐的方法,提高了土壤脱盐率;集成创制了灌溉水磁化技术在土壤脱盐和果蔬优质高效栽培中的应用体系……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③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是我们行动的依据
④意识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8更新 | 56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猜题卷(六)
7 .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苦苦思索如何“振兴中华”,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如今,中国高铁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初的设想。材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战略性谋划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对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改变
③正确的意识对实现改造世界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④正确的理念不总是对社会实际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 2课前预习
8 . “问天”飞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卫星通信、深空探测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深刻说明(   )
①要善于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直接实现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4-03-0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2.2运动的规律性
9 .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是因为(     
A.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C.劳动群众在改造规律中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D.劳动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024-03-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0 . 俗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时节,在南方稻作区,水稻逐步开始插秧,“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田野处处一派忙碌景象。人们关于农时的谚语或诗句(     
①表明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③是意识反映事物现象的体现
④反映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3-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练习2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