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甲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多,但近年来,甲国在同乙国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逆差。为扭转这一局面,甲国对从乙国进口的钢材、药品、电器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种观点强调(  )
①人为地割断事物间的联系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②要尊重并利用国际贸易的规律,实现互利双赢
③打贸易战与经济全球化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④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进出口贸易,防止片面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庄子·秋水》中提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周易外传》中也提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共命。”当我们面对自然、动物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怀着敬畏的心找回与大地的根脉和亲缘。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     
①人与自然本应是血肉融合的整体关系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会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3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2022-08-01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盐碱地向来被称为不毛之地。按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的精神,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出耐盐碱的小麦新品种“济麦60”,在中重度盐碱度的情况下,实现测产平均亩产460.98公斤。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     
①自然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类改良和利用
②通过创新,人们能够克服一些不利规律的制约
③改造世界的成功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
④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为开展规模更大、更丰富的科学实验,了解太空和宇宙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有力论证了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深刻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④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     )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3更新 | 348次组卷 | 67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二十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7 . 兰考县东坝头镇,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反复决溢,留下大片盐碱地。2019年起,兰考在滩区种植7万多亩(1亩≈666.67平方米)紫花苜蓿。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每亩苜蓿青贮3吨左右,亩均年产值可达3600元。”紫花苜蓿绵延数十里,昔日风沙滩,今变“绿飘带”。材料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做事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把握事物的客观属性
③物质世界的长期演化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便利
④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这告诉我们(     
①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发生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地位作用不相同
③联系是客观的,只要把握事物的必然联系就能事半功倍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使人的实践活动突破规律的限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28更新 | 2168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学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就要在遵循学生群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塑造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10 . 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人类认识规律后,规律发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4更新 | 1915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