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1 .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人们依时而进、依事而行,把生活与农耕生产融入大自然的变化节律。二十四节气对古代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能反映客观现象,还可以透过现象把握规律
②人的意识对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④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0万年前的世界什么样?科学家通过分析迄今恢复得最早的古代环境DNA,绘制了格陵兰北部约200万年前生态系统的样貌。那时候该地区经历了剧烈的气候变化,气温有所升高,在暖季,比如今高出11~19摄氏度的平均气温让那里孕育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这一研究成果(       
①正确地解释了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佐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④正确回答了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作业负担较重、校外培训过热等突出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也是对教育理念的纠偏,促使中小学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严重干扰;同时,“双减”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倡导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使教育观念回归科学。

做好“双减”工作,依靠的绝非某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家长、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合唱”。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校长吴军曾经这么说,“‘双减’是为了‘双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生活能力。政策核心还在课内增效率,必须加强建设高效课堂,增强学生学习自信。还要加强优质的课后服务,但光改进学校服务也不够,同时也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商共享共有。”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理性看待“双减”政策。
4 . 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减弱低压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河流域遭遇1963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水利部迅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流域一盘棋,持续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科学精准调度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与暴雨洪水斗智斗勇,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硬仗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由此可见(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人们能够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人的自觉选择性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
④认识和利用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漫画(下图)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7 . 下列选项与漫画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①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 . 为了生存需要,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修筑缠绕大山的沟梁,在沟渠下开发梯田。他们将沟渠中的水引入田中,让水流经过梯田层层下注,汇入谷底江河,又蒸发为云雾并贮留在高山森林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梯田因此千年不衰。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   
①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②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③说明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④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0-0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此决定直指滥食野生动物的社会陋习,从根本上革除生活陋习,树立尊重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面临极为有利的突破契机。


(1)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这一“决定"的合理性。
(2)某校开展”健康生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活动,请就如何践行提出两条建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0月16日零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成功入驻天和核心舱,开启我国航天员迄今时间最长的太空出差。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为了缩小差距,迎头赶上,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做到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项目少、水平高,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载人航天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创造让世人赞叹的一个个新纪录。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突破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