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2 道试题

1 . 下列古诗词与漫画(下图)所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①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②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③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

④人生更在艰难内,胜事年来不易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生态文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基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②人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人的主观世界决定人们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 . 2023年10月,神舟十七载人飞船意外地提前1秒点火并发射成功的情况,让全球航天爱好者为之震惊。经专家揭秘,由于火箭控制系统在执行任务时存在时间偏差就造成了提前点火,这在航天领域属于正常现象。但中国航天科研团队通过精密计算和发射实时监控对这一问题作出准确预测并纠正偏差,最终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上述材料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其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解决问题
②对航天科技的认识是无限性的,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推翻原有真理
③解决系统带来的偏差问题要把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4 . 2023年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并将其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认房不用认贷”政策落地,释放了部分观望和积压的购房需求,给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暖意。“认房不用认贷”政策(     
①反映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坚持了主观思想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③肯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说明了按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企业招工用工难、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问题、园区配套不完善……2023年7月,某地推出的“烦恼指数”引发关注。该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细化、量化,生成“烦恼指数”图,并据此办实事、解难题,在实干中把“烦恼指数”变成了“幸福指数”。这表明(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
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正确改造世界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对宇宙背景光的研究能够揭示宇宙起源的奥秘,是天文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前不久,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发布迄今最亮伽马暴——GRB221009A的高能伽马辐射的精确能谱,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为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探索暗物质候选粒子——轴子等提供了重要信息。这充分体现了(     
①客观条件总会制约着人们对宇宙奥秘的认识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之一
③认识工具为检验宇宙认识真理性提供了标准
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启示我们(       )
①正确的意识源于现实并消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人类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动改造世界
③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存在于各部分之中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夏季,罗布泊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摄氏度,此时穿越罗布泊沙漠不仅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对后勤保障、领队经验等也是极大的考验。2023年7月,一队探险者擅闯罗布泊无人区导致4人遇难的事件引发全网关注。专家表示,该探险队遇难是车辆出问题、后勤保障不足、卫星电话配备不足、缺乏沙漠经验等多种因素叠加所导致的。可见,罗布泊沙漠探险者应当(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预判各种突发情况
②把握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改变规律运行条件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④坚持矛盾分析法,集中力量解决事物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B.尊重自然界的意识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C.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D.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023-12-13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10 .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表明(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优化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客观实际与主观规划结合起来
③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