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56个民族、14亿多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舟共济、携手奋进,一定能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材料说明(     
①部分的功能只有在整体中才得以充分发挥
②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联系构成和引起发展,是发展的前提基础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依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漫画《如果成功有捷径,那条路一定是坚持》(作者:小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制约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③干事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
④正确的意识能够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试题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类星体的平均极紫外能谱远比经典吸积盘理论预期更软,对经典吸积盘辐射模型提出了严重挑战,有力地支持了具有普遍盘风的吸积模型。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尊重规律是其能否起作用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5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试题
4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人竹万竿斜。”这是唐朝诗人李峤游泸峰山时所作的诗——《风》。除了诗名,全诗看不见“风”字,但每一句都写出了“风”的力量,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李峤写“风”成功的原因是(     
①注重了写风联系的多样性,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
②坚持辩证唯物论,把对叶、花、浪、竹的感性认识深化为对风的理性认识
③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能动创造,巧妙地找出了风与叶、花、浪、竹的关联
④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风与叶、花、浪、竹的内在规律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55次,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将继续维持高位,陆续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续写航天领域新的辉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飞行任务中,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的一系列优质晶体元器件,利用稳定的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和频率特性,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稳定跳动,并产生准确平稳的频率信号,成为地面指挥人员监测和衡量飞行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起到重要作用。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②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造福人类
④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32秒,长五火箭点火起飞,托举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进入太空,踏上“问天”之旅。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测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天问”,凡此种种,触及到哲学问题。这表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3-12-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由此可知(     
①妙手是出人意料的创造,妙手的造就必然有本手的加持
②本手是妙手的前提,立足于本手功夫就一定会出现妙手
③俗手是缺乏综合思维,急于求成,最终导致局势走向反面
④本手、妙手、俗手是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023-12-2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2023年11月15日,中国石化公司宣布,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该井完钻井深达9432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该项目团队创新运用超深大位移技术,在地层下水平延伸3400米后获得丰富的油气资源,再次证明中国深地系列技术已跨入世界前列。“深地一号”的成功(     
①体现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②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③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④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中国是数字文明的倡导者,更是践行美美与共的行动派。近年来,我国面对数字技术发展的浩浩潮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提升数字文明,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文明“风景这边独好”,这得益于(     
①尊重数字技术发展规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把握运动的条件性,为数字文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③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抓住了数字文明发展的机遇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把数字文明梦想变为现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9 . 2022年8月,重庆北碚区的灭火过程中,“以火灭火”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其原理是:根据林火燃烧的条件,用火烧出一个隔离带,即由人工点燃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而点火、助燃、火势大小的控制都要讲究技巧,需要具备气象条件,重点是风力、风向。“以火灭火”所体现的哲理是(       )
①客观存在的变化可以让谬误变为真理
②人能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④事物发展是新旧事物交替出现的过程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023-12-2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2023年8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青年学子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曾强调,“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这给青年人的启示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地面对挫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