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的生理基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索菲娅采用人工智能和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号称可以模拟超过62种面部表情,被媒体称为最像人的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机器人“索菲娅”(       
①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意识与功能优越于人类
③代表着科技与未来,与人类一样,都具有意识
④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020-12-13更新 | 136次组卷 | 18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能力提升)
2 . 哈佛大学神经病学权威专家表示,COVID-19(新冠肺炎)不仅会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还会损害神经系统,造成大脑功能的损伤。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来可能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缺陷、脑雾或阿尔茨海默症等问题。这体现了(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器官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1-30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必修4第一单元检测卷
3 . “先是规划梦想,然后让梦想飞得精彩,再让梦想安全返回,最后让梦想走得更远。”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制造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专家的这句话体现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对改造物质世界起促进作用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能动创造性
18-19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4 . 一个英国科学家团队征集了24名志愿者,让他们在虚拟情境下凭借卫星导航或自己的能力认路,同时用仪器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显示,自己认路的志愿者大脑海马体和前额皮质区域扫描图像有明显突起,而靠卫星导航的志愿者这两片大脑区域却全然无活动。这一试验证明了()
①科技手段的使用正逐步改变着人脑的生理构造
②长期依赖科技将削弱人类部分认识能力
③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④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智慧的奥秘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④
2020-10-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高考综合拓展强化试题
5 . 荷兰的错觉艺术家埃舍尔借助数学悖论创造出一个不可能的世界,比如,版画《瀑布》中,倾泻而下又逆流而上的无限循环的瀑布。人们对该瀑布图案的视错觉(       
①是在人们的大脑之外独立形成的②是对该版画瀑布图案的能动反映
③是该版画瀑布图案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④是完全脱离该版画瀑布图案的虚幻想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研发出首个智能医疗诊断平 台——“辅诊熊”。“辅诊熊”通过自动学习来自136万份高质量电子文本病历中的诊断逻辑,能诊断多种儿科常见疾病。准确度与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相当,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或将能担当医生的角色。“辅诊熊”的出现折射出(   
①具有独立意识的“辅诊熊”能够有效延伸人的某些具体功能
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③科研发展的动力源于实践需要,其价值在于更好地造福人类
④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在接受持续相同刺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一致,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8 . 2019年8月30日,由百度和一汽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批量产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红旗EV,获得5张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该车用“驾驶脑”代替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自己成为驾驶员。材料表明(       
①“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②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③“驾驶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驾驶脑”能模拟人的思维,具有能动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科学家对人脑怎样过滤无关信息进行研究时发现,人脑中的一种特殊的抑制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其他神经元以及平衡刺激神经元活动的兴奋性神经元,来确保人类对于外界各类刺激给予适当的神经反应,选择性地接收或过滤相关信息。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思维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重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触摸智能服务与智能设备共同搭建的“未来生活”是大势所趋。

材料一: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手术,人工智能+无人超市……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默默地填充、改变着人类学习娱乐、生产生活。

材料二: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盲目进行,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有人认为,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全面超越甚至取代人类智慧。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有关意识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