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同是咏柳,贺知章笔下的柳是积极乐观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和赞赏;曾巩笔下的柳则是消极狂妄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表现了诗人的贬斥和嘲讽。材料表明
①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科幻小说《月球旅店》中展现了月球旅游的详细过程,大量真实严谨的技术细节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游客和设计师的角色中,亲身体验月球旅游和设计这个宏大工程的真实与震撼。科幻小说《月球旅店》(     
A.表明人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合理的反映
B.说明人们认识利用规律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
C.拓展了人类想象力,体现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源于人们对太空的主观想象和对理想的追求
3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材料表明(     

①会徽的设计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会徽的设计源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想象
③艺术创作过程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3-11更新 | 260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4 . 一篇名叫《追赶太阳》的科幻小说,描写的情节是一个月球考察队发生事故,失去能量,唯一幸存的女宇航员需要等待地球的救援,但她必须在失去能量的条件下保持宇航服的温度,于是,她便用步行的方法“追赶太阳”,使自己在月球的“一天”内始终保持在阳光下。由此可见,科幻小说(       
①表明人的意识源于理性的思考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③是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奇思妙想
④说明意识是对未来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捂脸”表情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材料表明(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②意识受主观因素影响,正确性往往因人而异 
③认识因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6-22更新 | 233次组卷 | 34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6 . 当代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在《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中指出: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2020-01-10更新 | 1091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1月增分卷政治试题
7 . “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枝具有送别属性,反映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
③折柳寄情反映离别的状态,体现意识反映物质
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2803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龙涛教育集团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这里强调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人们的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其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他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收拾碗筷时,却发现他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他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信仰的味道真甜。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墨汁是甜的,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
B.墨汁是甜的,是一种真理性认识
C.墨汁是甜的,体现意识的能动创造性
D.墨汁是甜的,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10 .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句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真的梨花盛开的情景,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