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2023-07-05更新 | 8557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本草纲目》第四十三卷记载:龙,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概括来说,龙就是人们常说的蛇身、鹰爪、鱼鳞、鹿角等的杂交。关于龙的形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表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是人的大脑主观臆想的产物
③是人脑对现存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
④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有人说:“如今许多人都向往诗与远方。其实,诗,挑着读,字字优美,句句超脱;诗,挨着读,一首比一首凄楚悲凉。远方,只不过是人们的憧憬与向往,人们给远方注入了太多美好的想象,去往远方的路洒满了别情与孤独。”这一观点(     
①根源于人们对人生美好追求的想象与憧憬
②是对客观存在的美好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③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认识到了人生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2年9月3日至4日,话剧《主角》在河北衡水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以秦腔名伶忆秦娥的舞台人生为聚焦点,将对时代、社会、世界乃至深邃人性的观察与体验融会贯通,是以中国古典审美方式讲述的一个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浸透着对时代的关照和对人民的关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取决于创作者的追求
②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表达与情感升华
③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意图改造世界的观念活动
④艺术作品的寓意是客观存在移入人脑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一些西方国家基于傲慢与偏见,在污名化中国疫情的同时极力淡化本国疫情,在无端指责中国抗疫举措的同时却对本国抗疫失利频频“甩锅”。凡此种种,既麻痹、误导了本国民众,又错失了抗疫窗口期,最终搅乱了自身的抗疫节奏。这表明(     
①错误的意识源于人们大脑的主观臆造       
②意识反映外部世界可以脱离现实的存在
③主观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       
④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18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于2月4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首个全球“双奥之城”,中国北京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上了“更团结”,不但丰富了奥运精神内涵,更是表达出了我们应该携手一起向未来的美好祝愿。弘扬精神,团结向前。正能量的精神需要弘扬,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我们应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放下一已之私心和固执偏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凝聚起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弘扬精神,团结向前”这句话的理解。
7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57次组卷 | 194卷引用:河北省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下列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的是(        
①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
③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④人的意识本身根源于物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多年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中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忘我奉献的英雄人物,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美术工作者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真实记录下这些闪光的灵魂和动人的精神,让共产党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河北唐山的大钊公园屹立着国内最大的半身人像雕塑《李大钊纪念像》。它的创作者、著名艺术家钱绍武打破了常规,采用了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省去李大钊肩部以下的所有部位,将他的肩膀艺术地夸大(宽7.5米、厚近3米),突出了李大剑“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理想;同时在头部突出方正特点,以概括的艺术语言表现了一代革命家坚定的信仰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在雕塑身后,油松苍翠,映衬着洁白的英雄丰碑,该作品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成为中国城市雕塑的经典范例。


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雕像采用夸张手法的科学性。
10 . 乡村题材作品,无论表现什么主题,都离不开农村以乡人、乡景、乡风等特点为底色而加以展开的原汁原味的描述。鲁迅给萧军《八月的乡村》作的序中写道:“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句中的“茂草”“蝈蝈”“蚊子”等字眼,正是农村所特有的情状。这段话表明(       
①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多元创新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不能离开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③文学创作题材源于乡村生活,灵感源于作家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进入人脑并被加工改造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